?
女品煙師潘婷婷今年32歲
女品煙師為做新配方,3個月要抽上千支煙
她們用腦抽煙,用思維抽煙
“在每年的體檢中,咽喉炎、支氣管炎,幾乎是每個品煙師的通病,有的人還會出現肺部陰影,就要調離崗位。”潘婷婷說。今年32歲的她,戴著眼鏡,未施粉黛,一頭長發束在腦后。她的職業就是品煙師,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煙草工程專業。在全國,品煙師并不多,像她這樣是女品煙師更少。
“煙師除了會用準感覺,還得是個對化學、物理、生物、醫學、植物學、心理學、材料等各領域,什么都知道一點兒的‘雜家’。”
做一個配方要抽上千支煙
“一種新產品,從一開始做,我們就要把全國各個產區的煙都抽一遍,而且是抽煙葉。哪個煙葉可以在配方里用,哪個不能用,哪個作為主料煙,哪個作為輔料煙,哪個作為填充料,這都要靠一張嘴去品吸。”
“第一,煙葉分級,每個地區的煙葉都有什么特點,它在配方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在香氣中能提供什么效果。因為全國煙葉有42個等級,而每個地區每個等級又不一樣。而一個配方里,最后定卷煙配方的煙葉等級,一般有二三十個,多的甚至三四十個。這樣測下來以后,光煙葉就要抽幾百個。第二,就是卷煙材料,做一支煙,我要用多大透氣度的卷煙紙,然后多少卷煙紙的定量,也要你去掌握,如何將各種材料配合起來使人抽著舒適,還能滿足卷煙的設計需要,這也是一個慢慢試驗的過程,去找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還有一塊就是卷煙工藝,也需要有所了解,現在一般都是片煙,加料、除雜、切絲工種工序,很多工藝方面的東西,你也要懂一些。不然到時你做出一個配方來,人家卻沒法做,那也不行。所以,小小一支煙,學問是很大的,牽扯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品煙是用腦子去抽煙,用思維去抽煙。 ”
“做一個配方出來,3個月的話,估計也得有上千支煙吧。做一個配方就要抽一兩百支,而你第一次做還不一定成功。做完一個配方后,同事幾個在一起都抽抽看,領導抽抽看,哪里還有毛病,哪里還有修改,還得接著抽。”
不用香皂和洗手液洗手
讓潘婷婷印象深刻的還有國家級評煙師的考試,“比高考還難”。評煙是在晚上,在黑燈瞎火的教室,每人發幾支沒有任何記號的“特制”煙。在黑暗中靠評吸要判斷出成品煙的類型、質量得分,單料煙要判斷出類型、生長部位、優缺點等。為了能在評煙時分辨出煙草最細微的變化,評煙師要犧牲許多個人愛好:不能喝咖啡,不能吃麻辣火鍋,總之有刺激性的食物都要忌口,為的是保持感官的敏感程度。
而且工作中不能用任何有香味的東西,不用香皂和洗手液洗手,也不用護手霜和有香味的化妝品。潘婷婷唯一一次化妝是2008年結婚時,平時早已經習慣了素面朝天。
每月工資只有四五千
在不少人看來,品煙師應該是高薪職業。實際上,潘婷婷也就是普通白領收入,月薪四五千元,此外一年有5000元評煙補貼,相對于她一年大約1.2萬支的評吸量來說,平均每支煙的補貼僅0.4元。
“品煙的過程像教科書上專家所說,點上煙第一口吐掉不算,因為怕有火源的干擾,得從第二口開始。現在全國的高檔煙這一塊,應該就是看它的三感:舒適感、愉悅感、滿足感。煙師除了會用準感覺,還得是個對化學、物理、生物、醫學、植物學、心理學、材料等各領域,什么都知道一點兒的‘雜家’。”
他為了她,當了品煙師。她心疼他,于是飯桌上有了固定的一道木耳炒肉。他總是一掃而光,稱贊不已。轉眼,兒子要出遠門工作,看著父親飯桌前吃的津津有味,尤其是那道木耳炒肉,母親在旁滿足的笑著,兒子轉過頭去,偷偷抹淚。母親不知道,父親早幾年提前退休是因為沒了味覺,他如今嘗的是記憶中的味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