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莫言喜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舉國興起“莫言熱”,作品暢銷,讀者如云,與其相關的許多物品也隨之而熱,但惟獨卷煙沒隨“莫言熱”而熱。殊不知,莫言是一個標準的“煙民”,其吸煙鏡頭屢見媒體,據說煙癮還很大,而且鐘愛中華煙。他曾為《煙醉一獻給每一個抽煙或反對抽煙的人》一書寫過序——說煙,讓他寫序的人一定知道他很懂煙,所以請他來“說煙”。我見一篇文章這樣說:我國新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嗜煙,且煙癮極大,許廣平在《魯迅先生的香煙》一文談到:“凡是和魯迅先生見面比較多的人,大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手里總有一枝煙拿著,每每和客人談笑,必定煙霧彌漫。如果自己不是吸煙的,離開之后,被煙熏著過的衣衫,也還留有一些氣味”。而莫言不亞于此。莫言嗜煙可與魯迅一比,可見其煙癮之大。盡管近幾年,尤其是有了外孫女之后,莫言已很少抽煙,但聽聞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莫言還是從書房中取出一包煙,抽出一根點燃,深吸一口。
莫言酷愛中華煙,這在他的作品中就有描寫。如《酒神》第二章中描寫一間豪華餐廳的圓形大餐桌分成三層,第一層擺著矮墩墩的玻璃啤酒杯……中華牌香煙……鍍金氣體打火機,孔雀開屏形狀假水晶煙灰缸。又寫到一個叫丁鉤兒的人,連續九杯白酒落肚,感到身體與意識開始剝離,他的意識脫離了軀殼舒展開翅膀在餐廳里飛翔。它有時摩擦著絲質的窗簾……茶杯上、酒瓶上、地板的拼縫里、頭發的空隙里、中華煙過濾嘴的孔眼里……到處都留下了它摩擦過的痕跡。《酒神》第八章還有段文字:他接過瓶子,抬頭一看,攤主的模樣很像送他中華煙的那位領導,細看又不太像。中華煙時刻在莫言的腦海里,難以忘卻,所以就會在作品中體現。
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節目曾經采訪莫言,莫言自己講個故事說:我現在每次從北京回來,因為我女兒住的地方離機場很近,我明明應該到那邊去,我都不到那邊去。我就怕出租車司機不高興,因為我一說在大山子下,那個司機馬上就甩臉子給我看,我這一路就很痛苦。所以我有兩次必須去的時候,我就預先準備好一盒中華煙,一上車我把那中華煙先甩給他。我說師傅先給你一盒煙抽,真中華,絕對不是假的。然后我再說去哪里。我說請你不要對我甩臉子,那司機當然很高興,他一算,一盒中華煙60塊錢呢,他沒賠,所以一路上跟我有說有笑。
中國作家網主編胡殷紅開博,首篇推薦文章就是《十條中華煙換走莫言小說手稿》。文章寫道:莫言曾自己說,一部書脫稿后就發現,小說寫得不怎么樣,但是字寫得挺不錯,《生死疲勞》手稿被朋友用10條中華煙換走了。其實誰都知道這是“名人效應”,混到這份上,別說用手寫,就是用腳寫,也可以換煙抽,可以賣錢。10條中華煙(而不是別的什么天價煙)就能換《生死疲勞》手稿,說明莫言對中華煙的喜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