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領導同志強調,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央領導同志的這番話,給我們敲起了警鐘,發人深思。確實,這些年來,奢侈、奢華、奢靡之風愈演愈烈, “舌尖上的浪費”令人咋舌,公款買單的餐桌上,山珍海味盆滿缽滿,動不了幾筷子,就全部倒掉;開起會來,鋪紅地毯、擺鮮花、發貴重紀念品;辦公室追求闊氣、排場,豪華,高檔設備一應俱全。反對鋪張浪費,堅持勤儉節約,提倡艱苦奮斗,作為當務之急,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優良傳統,由此筆者想起了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展出的幾只火柴盒。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的工作異常繁忙緊張,每天吸煙多,火柴用得自然多。據披露,人們擦火柴一般是在火柴盒兩側的磷片中間隨意擦劃,而毛主席擦火柴,從磷片邊上劃擦,經常是火柴用完了,盒子兩邊磷片的中間部位還沒動過。毛主席就把火柴盒留下,要人到火柴廠去買很便宜的散裝火柴梗,放到老火柴盒里使用。一位新來的工作人員,不知道毛主席有保存火柴盒的習慣,順手將一只空火柴盒扔掉。毛主席知道后,對他說道:每個人都要有節約意識,火柴盒是木頭做的,省下一只火柴盒,就是省下一些木材。為什么開國領袖能夠珍惜一只小小的火柴盒?因為他來自人民,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明白“勤儉才能辦一切事業”。
一些地方、一些人之所以大吃大喝、大操大辦、大手大腳,“崽賣爺田不心疼”,關鍵是花的銀子不是自己的,是公家的,“不掏腰包”的公款消費“不花白不花”,“不掏腰包”的公款浪費,誰去計較?有時甚至美其名曰:“拉動消費。”在“公”與“私”面前,我們一定要做到涇渭分明,不能揩公家的油,不能損公肥己,不能化公為私。據回憶,解放之際,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張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周恩來特意撥了一筆服裝費給他,以便老人穿戴一新參加開國大典。可張瀾說:國家的錢,就是人民的錢,我怎么可以用來做了長袍穿在自己身上?他是自己出錢,趕制了一件布長衫。國家給他分配了一套規格很高的大四合院,也被拒絕了,一家人只住在馬匹廠胡同的小房子里。對照前輩,我們應該認真檢討自己、改正自己,堅決做到公就是公,私就是私,不亂花公家一分錢,不暴殄天物,珍惜民力,奉公守法。
我們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口多、底子薄,和富裕國家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就是將來建成小康社會了,也不能“夸富”、“比富”、“斗富”,因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左傳》曰:“侈,惡之大也。”我們黨一貫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講排場、擺闊氣、浪費盛行和享樂主義,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敗壞了黨的形象,損害了政府的聲譽。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必須牢記:艱苦樸素的理念不能丟,艱苦奮斗的傳統要繼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