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讓我找到這支傳說中的雪茄。
季諾·戴維朵夫于1906年3月11日出生于俄國的基輔,他是家里四個孩子中的老大。家里原本在基輔就從事雪茄的銷售業,1911年俄國開始動亂,于是他們舉家遷移到瑞士日內瓦,繼續從事老本行。20歲時他跑去古巴,開始了他與古巴雪茄的關系,5年后回到瑞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了戴維朵夫一個極佳的生意機會,瑞士是中立國,大批有錢人都跑到那里逃避戰亂,因此他的雪茄生意飛漲了起來,他在40年代推出了城堡系列雪茄,用法國波爾多四大酒莊的名字(那時候Mouton 還是二級酒莊,到1973年才升級)作為雪茄的名字,獲得極大的成功。
1967年古巴雪茄局特別在日內瓦會面他,向他咨詢古巴雪茄在世界上的營銷,并希望用他的名字推出古巴雪茄品牌,這個牌子于1969年問世。他的雪茄店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戴維朵夫雪茄的精致的質量、精美包裝與成功的營銷,讓他的雪茄成為所有古巴品牌中的最精品,直到1982年Cohiba開始商業營銷后才打破這局面。
然而經過在質量與品牌所有權的無數次糾紛后,尤其是質量問題,身為精品品牌戴維朵夫對雪茄質量要求極嚴,而負責生產的古巴雪茄局對戴維朵夫的高淘汰率感到不滿,在1989年8月季諾曾公開焚燒超過十萬支他認為不適合銷售和低質量的雪茄,最后兩者決定結束合作關系。并于1991年簽署了一項協議讓古巴戴維朵夫生產線正式停產。而多米尼加制造的戴維朵夫雪茄在1990年11月投入市場,生產跟以前在古巴相同尺寸的雪茄,一直延續至今。1992年12月31日后,再也沒有戴維朵夫的古巴制造雪茄銷售了。
現在的古巴制戴維朵夫雪茄已經變成了收藏品,價錢可能比等重黃金還昂貴。五年前我在香港的雪茄專賣店里,一支古巴制的戴維朵夫雪茄至少兩千港幣起跳。雪茄對我來說是生活的態度,而不是什么炫耀身份的象征。遇到好貨要我買兩三萬一批的古巴雪茄我不會手軟,但是一支雪茄要價如此高昂,我卻又裹足不前了。然而,在深圳的一個酒吧里面見到古巴戴維朵夫的標簽,誰又能說不是誤打誤撞?而這支雪茄只要價幾百人民幣,完全就是假貨的感覺,第一次我端詳了許久,還是放下了。可是3個月后,我卻還是念念不忘。臺北的雪茄會朋友說,就當是被騙了吧!所以最后還是去買了一支,養在家里。而我一個雪茄大牌朋友陳先生來到深圳,我就想到這支雪茄,帶去給他瞧瞧。沒想到他剝了一下標簽,告訴我,這是真貨。我自是又驚又喜,趕忙詢問竅門?陳先生說,古巴戴維朵夫最重要的特征,是卷標用雙面膠粘起來,而不是一般古巴雪茄用的膠水,這樣標簽的膠粘才不會沾到雪茄本身,而破壞茄衣。經過歲月,這雙面膠顏色會發黃,透出標簽的表面,再看茄衣顏色,與標簽發黃的程度,因此他確定這是真貨。
讓口腔休息幾天后,點燃了這支雪茄,一入口果然是正宗古巴風味。卷工扎實,雪茄燃燒的速度極慢,卻不會太緊,我也刻意放慢速度。經過二十多年的陳化,這雪茄的香味經過燃燒,完全釋放出來,帶有胡椒與木頭的香氣,口感確實不濃,但有一股新雪茄所難有的甜味充滿于口中,卻又甜而不膩。不像高希霸的強勁,古巴戴維朵夫自有一種優雅怡然的貴族風格,不愧是古巴雪茄在革命后的巔峰代表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