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讓許多觀眾頗感興趣的是紀曉嵐那只不離身手的大煙鍋。史料記載,歷史上的紀曉嵐真的有一只碩大無比的大煙鍋。
煙草原產于美洲,其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明朝末年,到了清代煙民就驟然增多起來。而清代的煙民中,名氣最大,堪稱吸煙冠軍的就是紀曉嵐了。黃鈞宰曾在《金壺浪墨》中說到:“煙草……自國初通行以來,煙量之宏,煙具之大,以紀河間(紀曉嵐為河北河間府人,故稱紀河間)為第一?!鄙踔燎』实垡仓o曉嵐嗜煙如命并“賜斗一枚”,準其在翰林院吸煙。
紀曉嵐煙癮奇大,自然煙具也不尋常。姚元之的《竹葉亭雜記》記載,紀的煙管之巨,煙鍋之大,可盛煙三四兩,故而朝野聞名,人皆謂之“紀大鍋”。一只煙鍋能盛煙三四兩,的確大得驚人,因此,這個罕見的大煙鍋堪稱世間絕無僅有。關于這只煙鍋,《清朝野史大觀·芝音閣雜記》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日,失去煙槍,公曰勿慮,但日至東小市覓之自得矣。次日果以微值購還?!奔o曉嵐很清楚,能裝三四兩煙的煙鍋相當于一個碗大,這樣的大煙鍋對別人來說使用起來是件很難受的事情。所以,他才胸有成竹,以微小的代價贖買了回來。
一個煙鍋盛三四兩煙絲,總有些夸張之嫌,所以,《芝音閣雜記》所說人們并不盡相信。但《清稗類鈔·紀文達(紀曉嵐謚文達)嗜旱煙》的記述就較為可信了:河間紀文達公嗜旱煙,斗最大,能容煙葉一兩許。文達有親戚王某……然王之煙斗甚小,一日,訪文達,自詡煙量之宏。文達笑而語之曰:“吾之斗與君之斗奚落?”乃以一小時賽吸,于是文達吸七斗,王亦僅得九斗。
紀的這只裝煙“一兩許”的煙鍋,當屬實。因為雖然其實物已不可見,但其煙管卻有拓片傳世。由于這個煙鍋特大,煙管上又刻有紀曉嵐手書銘文“牙首銅鍋,赤于常火,可以療疾,可以作戈”,故而在當時就很引人注目,杭州人陳仲恕為這根煙管拓了三張拓片。這三張拓片一張毀于戰火,一張去了臺灣,另一張輾轉到了收藏家謝冷梅手中。謝冷梅曾將拓片照公之于《新民晚報》。從照片上可見,這根煙管有2米來長,粗藤制作,煙鍋口徑約5厘米,每鍋足能裝煙絲1至2兩。顯然,當年的“紀大鍋”的確是名不虛傳。
不過,這只世間罕見的大煙鍋也讓紀曉嵐吃過大大的苦頭。有一天,紀曉嵐在宮里吸著煙與同僚議事,忽然皇帝傳旨召見,他急忙把煙鍋插入靴中,快步進殿。誰知急忙之中未把煙火弄滅,煙絲在煙鍋中繼續燃燒,并把襪子引燃。紀曉嵐痛疼難忍,淚都下來了。乾隆詫異,驚問何故,他只好如實稟報。乾隆命他出殿脫靴,此時,他的皮膚已被燒壞。這些情節在一些劇目中曾被引用,有人以為是杜撰,其實故事記載于陳其元《庸閑齋筆記》,是真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