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四川省涼山州的彝族人民,不但好酒,更好嗜煙。他們吸煙的歷史,從他們“煙為子孫煙”、“伸手要煙不羞恥,伸手要酒不羞恥,伸手要飯才羞恥”的諺語便可見一斑。
涼山彝族吸煙有其超凡的本領和驚人的表現。只要生在彝家,從小便會受到其父母煙霧的“熏陶”,誰家的小孩長到兩三歲會玩父母的煙桿,會被人視為聰明的象征。五六歲能吸煙,便是本家“子孫不斷”的標志。在他們看來,煙,不斷是“子孫煙”,而且還是禮尚往來的必不可少的見面禮。
涼山彝族人認為,煙是傳家接代的標志,煙源于天上的煙霧,又終匯于天上的煙霧。代代吸煙是向上天表明“本家有人吸煙,子孫不斷”,否則會被天神視為“斷根”;于是人人吸煙,代代吸煙,從不間斷,以至眾多的婦女、兒童也吸煙。
涼山彝族好吸之煙,多為草煙,又名蘭花煙、茄葉煙,是一種很有“勁頭”的煙葉。吸煙者,身掛煙包,其中男性煙包多為鹿皮所制,女性煙包多為繡花精美的三角形帶穗包,亦稱“煙荷包”,垂懸于腰側,內裝火鐮、火石、火、草煙和煙袋(即煙桿)。其煙袋制作有的很講究,是取十分好看的花紋石磨制而成,并在煙桿和吸管上嵌繡各種圖案,有些煙袋還在吸管穿過的兩端包上銀制花紋,堪稱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煙是涼山彝族的“見面禮”,無論在什么地方相見,他們都有互敬煙草的習慣,方法是用前三指抓一撮煙(剛好可裝一袋)遞給對方,并用彝語說:“依嘟”(即吃煙)。如果與生疏的外來人在途中相遇,他們往往會問:“遠方的客人,你要到哪里去?請到家里歇歇,吃一桿煙再走吧!”讓客人感到溫馨和愉快。被問者可用“咔沙沙”(謝謝)這一簡單的彝語表示感謝即可,不一定非要到其家中“作客”,也可敬上一支香煙表示謝意。
有趣的是,涼山彝族還將煙作為藥來使用。如果在涼山彝族的傳統治病方法中,便有用煙桿吸管里的煙油搽抹腫塊和無名腫痛、治療肚痛和乳腺腫脹的習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