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即民間歌謠。它和諺語都是千百年來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煙草歌謠和諺語是其中一個分支,它們來自生活,內涵豐富,表現力強,是煙農心聲的表白和宣泄。福建三明人民群眾以豐富的想象力、生動的語言創造了優美的富有哲理的煙草謠諺,令人讀后頗受感悟和啟迪。
栽煙萬把叢,勝過富家翁。
要娶親,先種煙。
這些諺語鼓勵農民通過種煙發家致富,言簡意賅。
田頭食筒煙,力氣大無邊。
食筒煙,換個肩。
作田人,作田樣,一竿煙筒子,吊在屁股上。
這三則謠諺講述吸煙的提神作用以及勞逸結合的道理。
給煙不要,生病預兆。
意為吸煙的人一時變得不愛吸煙,表明即將生病。這則民謠提醒人們注意預防疾病。
結婚做壽,敬酒表煙。
這則民謠提示要遵守鄉里習俗,講究應酬禮節。
飯后一支煙,快活賽神仙。
種田子,種田孫,種畀(給的意思)哥哥買包煙。你食煙,俺食煙,歡歡喜喜像過年。
邀肩,邀肩,搭伙食煙,俺有火,你有煙,快快活活來超天。
這三則民謠唱出了煙民間的友誼,大家共享煙草帶來的快樂人生,富有親切感。
尤溪洋中嚴老頭,口上含著煙筒頭,冒出香煙有興頭;煙袋別在屁股頭,一搖一晃有板頭;困難時期撿煙頭,不論小伙與禿頭,個個笑他怪老頭;耕作吸煙在田頭,吞云吐霧來勁頭,從小吸煙到白頭。
這則“多頭”民謠生動刻畫了嗜煙、勤勞、可愛的老頭子形象。
吸煙要吸水煙管,黃煙煙少煙味濃。十八小妹幫我裝一筒,好比孔明借東風。
抽煙不得煙味香,蒸酒不得來酒釀。戀妹不得妹開口,妹妹開口喜洋洋。
小妹住在大路邊,又賣燒酒又賣煙。有錢哥哥來食酒,無錢哥哥來食煙。
這三則謠諺表達了三明青年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感情真摯、濃烈。
有店必有夏茂花奈,有城必有夏茂煙絲。
沙縣夏茂三大寶:茶葉、花奈和煙草。
這兩則民謠贊揚本地區引種煙葉歷史最悠久、曬煙和煙絲名聲遠播的沙縣夏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