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一袋煙,賽過活神仙。
贊美抽煙的語言不多,與抽煙有關的俗語更少,這句話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但是,卻極具蠱惑力,讓煙民們不但找到了抽煙的理由,還找到了心理的安慰。
早在明末清初,許昌民間就開始流行抽煙,抽的不是卷煙,而是旱煙。旱煙袋一尺多長,由煙袋嘴、煙袋桿、煙袋鍋三部分組成。煙袋嘴多用翠玉或紫玉制成,晶瑩細膩,噙著或咬著,都有快感。煙袋桿用竹子制成,若把玩得包了漿,烏亮烏亮的。煙袋鍋用黃銅制成,形似小碗。
煙絲或煙末盛在煙布袋里,煙布袋手掌般大小,手工縫制,上繡精美圖案,細牛筋扎口,懸掛于煙袋桿上。抽煙時,把煙絲或煙末裝進煙袋鍋里,點燃后猛吸幾口,甚是過癮。一袋煙抽完,把煙袋鍋里的煙灰磕去,旱煙袋往腰帶里一插,煙袋鍋、煙布袋和半截煙袋桿露在外面。走路時,煙布袋一晃一晃,很好看。
20世紀初期,一家名叫“英美煙公司”的跨國煙草集團看上了許昌這塊風水寶地。他們經過實驗得出許昌的土壤、氣候非常適合煙草生長的結論,于是帶來煙種四處推廣,還開辦煙廠生產卷煙。此后,外來的、本地的大型卷煙廠、小型卷煙作坊鋪天蓋地,把許昌變成了煙草的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煙城”、“煙都”由此得名。
煙都里的煙民近水樓臺,飯前飯后抽,吃飯時也抽,設宴待客時,香煙和酒一樣必不可少。工作時抽,休息時也抽,有些人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煙、找火。老的抽,少的也抽,許多青少年把抽煙視為長大、成熟的標志。于是,抽煙在許昌成為一種經久不衰的時尚。
但是,舊時女人抽煙不被認可,人們稱抽煙的女人為“女光棍”,這里的“光棍”可不是“單身”的意思,而是指有本事、不好惹。
抽煙還是交際中的一項禮節(jié),求人辦事要敬煙,朋友見面要讓煙,來了客人要遞煙。吞云吐霧一番,感情拉近了,內心溝通了,事情也就好辦了。特別是到辦公室找人辦事,拿出一盒煙,拆開后讓對方一支,再把煙盒往辦公桌上一扔,一副很大氣的樣子。
如果兩個人鬧了矛盾,一方主動遞上煙,就相當于賠禮道歉。抽了別人的煙,再回敬對方一支,禮尚往來之后,倆人就會親如兄弟。如果煙癮犯了,而身邊沒帶火,就找正在抽煙的人,到跟前一伸手,一句話也不說,對方就會主動把火遞過來,稱“借火”。如果抽煙時有人給他點煙,表示得到了尊重,點煙者怕火苗被風吹滅,常常一只手拿火柴或火機,另一只手彎曲成圓筒狀把火苗護起來,這樣做就像雙手遞物一樣有禮貌。抽煙者把煙點上后,也會感激地在對方的手上輕輕地拍兩下,意思是:謝謝!
煙癮最大者號稱“一根火柴”,早上起來點上一支煙,抽完后用煙頭點燃下一支,直到睡覺前的最后一支。大煙癮往往很注意節(jié)約,煙屁股也舍不得扔掉,拿出一支新煙,把煙卷上端的煙絲掐出少許,留出空隙,把煙屁股接上去,幾乎不浪費。
舊時,家庭貧困的煙民,買不起香煙,就四處撿煙頭,較長的煙屁股俗稱“螞蚱頭”,可直接抽。如果煙屁股很短,就把里面的煙絲剝出后積攢起來,卷成煙卷。撿煙頭時要彎腰低頭,人們就戲稱這種卷煙為“磕頭牌”香煙。
撿煙頭畢竟太丟人,很多人自制煙卷,稱“一頭擰”或“手工造”。把書紙或報紙撕成寬約2厘米、長約10厘米的紙條,放在左手手心里,把煙末均勻地攤在紙條上,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頭慢慢旋轉,煙條越擰越瓷實,紙條的紙邊擰成了螺旋狀,一褶壓著一褶,最后只有紙條的一角翹起,先用舌頭舔一舔紙角,把紙角弄濕潤,再用右手拇指的指甲在牙齒上刮幾下,過去很少有人刷牙,牙縫里殘留有不少食物殘渣,稱“牙花”,把刮下來的牙花抿在濕潤的紙角上,就能把這個紙角粘在煙條上——煙卷就制成了。
“手工造”煙卷的粗細、長短可根據煙癮的大小自行調整,但這種煙卷畢竟沒有機器加工出來的均勻,如果抽得過猛,就會出現(xiàn)明火,吸進去的煙又熱又濃,燙嘴唇、嗆喉嚨,一大口下去,咳嗽得雙眼噙淚。
后來,許昌有了大型卷煙廠,生產出來的香煙便有了名稱和檔次。大家熟悉的名稱有大前門、中原、許昌、紅藝、公字、經濟、金飛魚、梅花、雙獅、華英、帝豪等,而且長纓、文峰、雙桔、北斗、永紅、合作、冰山、紅蓮、迎賓、幸福、金鳥、金旗、建新、春燕、春秋樓、秋月、航運、雪虎、銀鷺等牌子也都曾流行一時。
生產大前門香煙的廠家有很多,許昌的大前門煙,在本地紅極一時,有句戲文是“大曲酒、前門煙,雞蛋蔥花炒得干”,用來形容比較奢侈的生活。
許昌牌香煙,是本地煙民的最愛,煙盒上印有鐵路立交橋,橋上有輛蒸汽火車在奔馳,煙盒的底色為黃色,煙民們親切地稱之為“老黃皮”。在本地煙民眼里,老黃皮乃煙之正宗,其他煙均為“雜牌煙”,抽慣了老黃皮,雜牌煙統(tǒng)統(tǒng)有“邪味”。老黃皮便宜,后來升級換代了幾次,仍很便宜。出門辦事老黃皮拿不出手,就帶兩種煙,貴煙讓人,自己抽老黃皮。
中原牌香煙也不錯,特別是綠盒的那種,稱“麥芽綠”,比許昌牌的貴,口感卻近似,出門辦事也不丟人,裝在白色的確良襯衣口袋里,“麥芽綠”隱約可見,顯擺得很。
帝豪煙一出,把香煙的價格抬上去了,抽煙不再僅僅是嗜好,也有了炫耀的味道。
從“煙袋鍋”到“手工造”,到“洋煙卷”,到“過濾嘴”,到“天價煙”,抽煙都快抽出煙文化了,也許已經有煙文化了。
但是,科學發(fā)達之后,檢測出香煙中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還說抽煙能致癌、縮短人的壽命,長期抽煙的人的肺是黑色的。一個人的壽命究竟有多長,誰也定不準,肺在胸腔里又看不見,所以膽大的人繼續(xù)抽。
抽煙不僅害己,二手煙還危害別人,自己“賽神仙”也就罷了,卻讓別人“下地獄”,這是道德問題。有些人想戒煙,但積習難改,不抽煙就打哈欠、流眼淚,甚至頭暈胸悶、坐立不安,戒了一段時間又復抽,煙癮更大。還有人調侃道,戒煙一點兒都不難,我一年能戒十幾次。所以,想讓煙癮大的人自覺戒煙,比較難。
有人說,若出幾個當代林則徐,絕煙種,關煙廠,抓煙民,就不信戒不了煙。這招兒夠狠,但不現(xiàn)實。最現(xiàn)實的做法是改變人們的認識,當抽煙不被社會認可,當抽煙成為丟人的事兒,當抽煙者處處遭人白眼、鄙視的時候,也許抽煙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但愿抽煙早日成為一種“曾經的時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