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卷煙廠的前身為北洋東裕隆煙草公司,1928年由民族資本家于耀西出資創辦。
1918年2月,掖縣(今萊州市)人劉子山在青島獨資創辦東萊銀行,并在濟南設立了分行。于耀西被聘為濟南分行經理,統掌諸項事務。1924年5月,于耀西當選為濟南商埠商會會長,成為商埠的頭面人物。
于耀西在東萊銀行雖然并非股東,但分行經理的身份卻十分顯赫,這為他涉足工商業帶來諸多便利。實際上,在整個上世紀20年代,于耀西實現從金融資本向產業資本的過渡還是很順利的。
在他出任經理不久,便獨資創辦了裕光化學顏料廠,專門生產化學染料。1921年冬,由鄒升三創辦的濟南裕興顏料廠改組為“濟南裕興顏料股份有限公司”,于耀西等成為公司股東,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27年,于耀西購買了位于原經二緯六路220號一個歇業的榨油廠的房產(4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占地面積1940平方米)和榨油設備,準備恢復榨油生產。當時因農業歉收,花生價格猛漲,榨油無利可圖,榨油廠無法經營。
適逢天津卷煙業興旺,于是于耀西購置卷煙設備,招收工人,創辦了北洋東裕隆煙草公司,生產機制卷煙。1929年,煙草公司正式生產“嘉禾”牌卷煙,結束了濟南只有手工卷煙的歷史。
當時的東裕隆生產的煙草品牌除“嘉禾”外,還有“斗雞”、“進德會”、“華北”、“大明湖”等,分為10支小盒裝和50支大盒裝兩種規格。據1930年1月《濟南市政月刊》2卷1期《濟南市工廠調查表》刊載:1929年“東裕隆煙草公司投資總額2萬元,月出70箱,生產‘嘉禾’牌等5種卷煙,月需煙葉1300磅。工人:男35人、女45人,每月平均工資24元,每日工作8小時”。這是東裕隆煙草公司生產情況的最早記載。
1933年,北洋東裕隆煙草公司更名為“華北東裕隆煙草公司”。當時公司的一樓裝有切煙機、烘煙機,并設手工抽梗工序;二樓裝有兩臺卷煙機;三樓為手工包裝工序。抽梗和包裝工序最多時有計件臨時工240余人,全部是女工。每日兩班生產,白班從7時至15時;中班從15時至23時,日產24小箱,折合12箱卷煙。1934年,華北東裕隆煙草公司的投資數額、工人總數和卷煙產量,均為濟南同期民營煙廠之首。
華北東裕隆煙草公司自行在青州一帶采購所需煙葉,所用商標紙和條包裝由青島祥瑞行印刷廠印制。所產卷煙全部由濟南當地煙行代銷,其中多數由煙行轉銷外地。據《中國實業志》記載:“東裕隆煙草公司生產的卷煙銷往省內濟寧、滕縣、兗州、泰安、濰縣、青州等地。”
1933年以后,在華英美煙草公司對中國的民營煙草工業開始全面擠壓。英美煙草公司采取降價、賒銷、傾銷以及假冒民營煙廠產品等手段,爭奪中國市場。英美煙草公司還通過國民黨當局,大幅度增加民營煙廠賦稅,使其無法經營。
于耀西憂憤成疾,于1935年病故,年僅47歲。
東裕隆在1939年被日本人收購。濟南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東裕隆,更名為“濟南煙廠”。1950年,煙廠遷至黃臺,更名為“濟南黃臺煙廠”。1958年,黃臺煙廠與天橋煙廠合并,更名為“濟南卷煙廠”并沿用至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