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無籍酒,款客不輸茶。”這句詩詞像極一個謎面,答案不言而喻。
人們相互敬煙時,上了年紀的男人,往往會脫口而出這句詩詞,彼此寒暄,拉近距離。聽多了,便是耳熟能詳,本以為是說者的隨性創造,或者是坊間流行的客套話而已,沒想到,這句詩是出自清朝宰相陳廷敬《詠淡巴菰》。“淡巴菰”,即tobacco的外來語直譯,即煙草,亦稱金絲薰。在中國煙草博物館見有“神農不及見,博物幾曾聞?似吐仙翁火,初疑異草熏。”是陳廷敬《詠淡巴菰》的首兩句,一直以為,這就是一首五絕詩,其實它是一首五律詩,“醉人無籍酒,款客不輸茶。”便是其后出現的句子。全首詩一共16句,160個字,每一句都身臨其境地刻畫出煙草通過生理感覺,達至心靈思想升華的過程,言簡意賅,一語中的,絲絲入扣。比如,“細管通呼吸,微噓一口煙。”又如,“吸虛能化實,嘗苦有余甘。”等等,讀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相信品煙的人,一定感同身受。像我等不吸煙者,讀后,仿佛虛擬了一支卷煙,騰云駕霧,游走在思緒。
確實,看到了煙博館中的這首詩,才知道陳廷敬此人。他為官清廉,才華橫溢,工于詩書。他的妙詞佳句,得到康熙皇帝的贊賞,稱其為:“房姚比雅韻,李杜并詩豪。”即可與唐朝名相房玄齡和姚崇齊賢,與唐朝詩人李白和杜甫同譽。他是康熙皇帝的得力佐將,是主持編撰流芳后世《康熙字典》功臣,且還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兩人相差10多歲,師生情,忘年交,亦師亦臣,締結了超越君臣關系的深厚感情,成就了一段傳世佳話。詠物言情,就淡巴菰,能寫出這樣俏皮,栩栩如生、畫面感十足的詩詞,不用穿越,已經拉近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
醉人無籍酒,款客不輸茶。薄古厚今,原是恰到好處的古為今用。
詠淡巴菰
神農不及見,博物幾曾聞?
似吐仙翁火,初疑異草熏。
充腸無滓濁,出口有氤氳。
妙趣偏相憶,莖喉一朵云。
異種來西域,流傳入漢家。
醉人無籍酒,款客未輸茶。
莖合名承露,囊應號辟邪。
閑來頻吐納,攝衛比餐霞。
細管通呼吸,微噓一口煙。
味從無味得,情豈有情牽?
益氣驅朝霧,清心卻晝眠。
誰知飲食外,別有意中緣。
清氣滌昏憨,精華任咀含。
吸虛能化實,嘗苦有余甘。
爝火寒能卻,長吁意似酣。
良宵人寂寞,籍爾助高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