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辰區宜興埠鎮舉辦煙標收藏展
香煙盒在很多人眼中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吸完煙隨手就扔掉。但是,武守輝卻與眾不同,他卻酷愛收藏煙盒。多年來,他收藏的各種煙盒達1700多個,涉及國內29個省市和多個國家和地區。武守輝在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鎮政府圖書館內舉辦了煙標展覽,讓大家進一步了解煙標收藏文化,同時武先生也希望借此機會廣交朋友,相互交流煙標知識。
鐘愛煙盒20年
煙盒俗稱煙標,與郵票、火花并稱為世界三大民間收藏品。俗稱“香煙殼子”的煙標在方寸之間凝聚歷史,也蘊含了經濟、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深厚內涵。
老武收藏煙標的愛好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香煙自己能抽又能收集,便選擇了收集煙盒,從此就和煙盒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1986年我就開始收集煙盒,差不多頭尾有快27年了。不是有很多人集郵、集石,我經濟能力有限,自己又抽煙,這個煙盒每個品種看起來都不一樣,也很漂亮,所以我那時候就開始收集。”老武說。
在開始收集煙盒時,每個月老武都要花去半個月的工資去購買煙盒,當時生活也不寬裕,很自然地受到了妻子的反對。“我那時剛剛到宜興埠鎮工作的時候,一個月才?塊。一個月有的時候要花三四十塊買煙,有的時候二三十塊。”
“你收集這個有什么用,又占位置,又花錢。”不僅妻子反對,周圍朋友也不能理解。
即使這樣,27年過去了,武守輝這一收藏愛好始終堅持著。
現在,周圍的人開始慢慢理解他,支持他,常常一些老朋友會打電話來:“守輝啊,我這里有幾個煙盒,有空我給你送過去哈。”
時刻想著收藏
有了這一愛好以后,煙盒已然成為武守輝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平時生活中看到別人抽煙,他都會一直盯著對方的煙盒瞧,生怕錯過自己沒有的煙盒。在常人眼里,煙標只不過是吸煙者隨手丟棄的廢物,沒有什么特別的價值,但煙標收藏者將它視為無可比擬的珍寶,甚至為之癡狂。
武守輝收集煙標靠的就是“拾、購、托、換、贈”五字經。除了少量煙標是自己出錢購買外,大部分是通過路邊撿拾、委托親朋好友收集、藏友間交換等途徑獲得。他每次去外地出差、游玩,不是觀看什么風景名勝,而是穿行于大街小巷,去煙酒店買各類沒見過的煙。
為了一枚煙標到處尋覓,武守輝養成了出門后專門盯路面的習慣。走在路上,他的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地往地上“掃描”,希望能撿來一個“金元寶”。一旦發現有奇異的香煙殼,不管骯臟不堪,還是被人質疑,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撿到手上。
在民政辦工作的時候,老武也不忘收集煙盒。他總是放一堆空的煙盒在辦公室,每當有人來訪、來辦事,他都會和別人換,就是靠這樣的日積月累,老武的煙盒越來越多。老武也收藏不少國外的煙盒,每當有親戚朋友同事出國回來,他總會托人捎上一些國外的煙。
翻開老武收集的這些煙盒,上面的圖案五彩繽紛,煙標更是五花八門。既有我們所熟悉的“七匹狼”“中華”“大前門”“乘風”,也有市面上比較少見的“金臺灣”“煙妹”“1997”等。除了中國產的,還有美國、德國、印度、古巴等多個國家產的上百種煙盒。其中軟盒煙標710枚,硬盒煙標1010枚,涉及國內29個省市和多個國家和地區。
展覽上武守輝激動的說,他最大的夢想是辦一次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煙盒的內涵與魅力,今天的展覽更加激起了他繼續收集煙盒的熱情,將要把這個愛好堅持下去,下一步就是分門別類的細化這些煙盒,讓煙盒中的歷史也能教育后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