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上世紀四十年代上海金蕾煙廠出品的“算盤牌”煙標。
?
②上世紀50年代安徽東海煙廠出品的“飛虎牌”煙標。
?
③江蘇淮陰卷煙廠上世紀90年代出品的“梅蘭”煙標。
?
④遼寧沈陽卷煙廠上世紀九十年代出品的“臉譜”套標中的一枚。
?
⑤上世紀八十年代湖北中國襄樊卷煙廠出品的“桃花扇”煙標。
?
⑥河南中國漯河卷煙廠上世紀九十年代出品的“順翔”煙標。
?
⑦上世紀80年代江蘇國營南京卷煙廠出品的“云錦”煙標。
?
⑧河北保定卷煙廠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品的“叢臺”煙標。
經歷了5年的艱辛“申遺”,12月4日,我國的珠算終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議,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經有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已經伴隨炎黃子孫走過了一千八百多年的漫長歲月。珠算具有簡便、精確等特點,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
在電子計算器出現之前,珠算一直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運算工具。在北宋張擇端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畫面中的“趙太承家”藥店柜臺上就擺放著一把算盤。在元代劉因編著的《靜修先生文集》中甚至還收錄有一首題為《算盤》的五言絕句。
其實,小小的算珠在我國的煙標中也曾經“噼啪”撥響過。在上世紀40年代上海金蕾煙廠出品的“算盤牌”煙標(圖①)上,其主版圖案就是一把十三檔算盤。在該廠印制的“算盤牌”卷煙廣告畫上,也印有“算盤精通,一世弗窮”的妙語。
此外,在上世紀50年代安徽東海煙廠出品的“飛虎牌”煙標(圖②)主版右上角處,也印有一把九檔圓珠算盤,寓意“精打細算”,與另一邊書卷圖案上印制的“發展工商業,建設新中國”的口號相對應。
除了珠算外,我國的京劇、昆曲、媽祖信俗、南京云錦、書法等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都在煙標上留下了魅力獨特的身影。
在江蘇淮陰卷煙廠上世紀90年代出品的“梅蘭”煙標(圖③)上,我們就可以欣賞到戲曲大師梅蘭芳在京劇《貴妃醉酒》中的扮相。而遼寧沈陽卷煙廠上世紀90年代出品的“臉譜”套標(其中一枚見圖④),其副版均是一把京胡,而主版則是五張不同的臉譜。
昆曲又稱昆劇、昆腔等,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有“百戲之祖”的美稱。其代表劇目《桃花扇》、《牡丹亭》、《西廂記》等就曾經分別被湖北中國襄樊卷煙廠、江西南昌卷煙廠、山西曲沃卷煙廠搬上煙標(上世紀80年代湖北中國襄樊卷煙廠出品的“桃花扇”煙標見圖⑤)。
我國有著悠久的媽祖文化。河南中國漯河卷煙廠上世紀90年代就曾經將媽祖請上了該廠出品的“順翔”煙標(圖⑥)。該標副版上繪制有柳眉鳳目、面貌姣好的媽祖頭像,下方還印有關于媽祖的文字簡介。該標主版畫面則是一艘鼓滿風帆在大海中破浪航行的大船,寓意著在媽祖的庇佑下出海者必會一帆風順。
有著“寸錦寸金”美譽的南京云錦始于南朝,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南京云錦
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和泰煙草公司就推出過“云錦”煙標。而上世紀80年代江蘇國營南京卷煙廠出品的“云錦”煙標(圖⑦)設計得更為精美,該標色澤艷麗、層次分明,把南京云錦的富麗典雅、絢麗多姿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我國的煙標海洋中,書法題材煙標可謂是蔚為大觀,不少古今書法大家的墨寶都在煙標上有所展現。如宋代書法大家黃庭堅的《敬錄香十德》墨寶就曾現身在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一款“蘇煙”煙標副版上,而河北保定卷煙廠上世紀80年代也曾經將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書法請上了“叢臺”煙標(圖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我們應很好地進行保護和傳承,使其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