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煙盒,與火花、郵票、酒標并稱世界四大收藏。在連云區西園社區,有位70多歲的老人,名叫肖加淦。他有個特別的愛好,就是收集煙標。1943年出生的肖加淦,從十五六歲開始就對這些花花綠綠、印著不同圖案的煙標感興趣,50多年來已收集各種煙標達600多枚。
伴隨大半生的“朋友”——煙標
每天一得空閑,肖老就會把已裝訂成冊的煙標一本本拿出來翻看、品味。“你們看,這些煙標我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收藏,都陪伴我大半輩子了,很多煙標早就找不到了。”肖老說,為了珍藏這些老朋友,每次尋到一枚新煙標,他都會小心翼翼地展開,然后貼到厚厚的紙板上,達到一定數量后就裝訂成冊。他收藏的這些煙標來自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無一遺漏。只要去外地出差,肖老必逛的就是當地的煙酒店,遇到沒見過的煙標,他就要把它買回來。
后來,親朋好友出差、旅游,給他帶的紀念品也都是當地的特色煙。除了國產煙標,在他的收藏冊里還有美、加、印、日、韓等國的煙標。物以稀為貴,肖老的很多煙標不僅時間久遠,也因為本身數量少而特別珍貴。在他的收藏中有一枚“釣魚臺”的,屬于特供品,價格高不說,市面上也很少能購買到。“兒子的朋友來家里玩,發現我有這個愛好就把整包煙送給了我。”肖老說,得知煙的背景后他全部分給了好友和同事,自己則悄悄把煙標保留了下來。
為收煙標,他曾“不擇手段”
在肖老收集的煙標里,有不少是他從大馬路上撿回來的。雖然喜愛,但是要讓他在人來人往的馬路上撿煙標,他也經常覺得難為情。后來,他想了個好辦法,沒事就帶著小孫子上街溜達,一路四處瞅著,遇到自己沒有的煙標,就讓孫子去撿回來。后來,孫子大了,也知道害羞了,就不愿意干這“苦差”了。肖老只好親身“上陣”,遇到喜愛的煙標,先四周看看有沒有行人,沒人留意的時候,他就眼疾手快地撿回來。有時候,實在人流太大,他就假裝路過,一邊走,一邊回頭看,往往走了好幾個來回,才能尋機把那個煙標撿到手。
外出時,除了盯著路面看,肖老有時候也愛找掛著外地牌照的貨車或客車。因為很多長途司機都愛抽煙,開車累了,就會把車停在路邊抽支煙休息一會兒。這時候,肖老就會走上去,跟人家攀談,商量著用自己身上帶著的整包煙去換人家已經開封、抽得沒剩幾根的煙盒。
一場大雨讓他痛失一批煙標
這些年來,最讓肖老覺得遺憾的是,在一次搬家大掃除的時候,他珍藏的一批煙標被遺落在院子里,后來淋了雨,受潮毀掉了。“那些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煙標,每一枚背后都有著一個不同的故事。現在偶爾想起,還會一陣陣心痛。”肖老說。
為此,他也想以自己的經歷提醒此類收藏愛好者,在保存時一定要做防水、防潮的處理。煙標要盡量平展開來,里面的錫紙可以不要。存放的地點可以選擇放在盒子里或者購買專用的煙標收集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