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山西太原寧化府社區居民高義生在社區舉辦了個人“萬馬奔騰煙標收藏展覽會”,展出了自己收集的60枚關于馬的圖案煙標。這些馬圖案煙標實際上只是高義生收藏的30萬枚煙標中極小的一部分。
56歲的高義生收集煙標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從1989年5月收藏第一枚煙標至今,他已經收藏了約30萬枚煙標,種類達1.6萬多種。作為下崗工人,去一次飯店吃飯他舍不得,但為了一枚心愛的煙標,他可以一擲百元;收藏煙標的同時,他積極宣傳吸煙的危害,勸導身邊的親朋少吸煙……“煙標就是煙盒,它是比較常見的民間收藏品之一。”高義生說。說起和煙標的緣分,還要從1989年5月的一天說起。高義生在解放路逛街時,無意中看到一個煙盒圖案很好看,上面畫著一只栩栩如生的猴子,還有關于這只猴子的介紹,“煙是貴州銅仁卷煙廠出的,上面還介紹說牛尾猴是金絲猴的俗稱,是貴州梵凈山景區的一級保護動物。正是這枚煙標讓我對煙標收藏產生了興趣,覺得煙標既有觀賞性,又有知識性。”之后,高義生開始有意識地收集煙盒,在收藏到幾百種之后,高義生接觸到了《收藏》雜志,里邊常常有關于煙標收藏的知識介紹,他也從此走入了煙標收藏界。
高義生介紹,煙標雖小,但是多了就占地方,由于家里經濟條件一般,買不起專門放置煙標的鏡框、盒子等工具,他便把煙盒拆開、壓平,然后粘貼在本子上,并標上號碼。剛開始,家人和朋友都反對他收集煙標:“既占地方,又沒啥用。”面對各種不解,高義生用自己的堅持贏得了他們的理解。如今,25年過去了,高義生的親戚朋友都養成了一種習慣,只要看到稀奇少見的煙盒總會想辦法捎給高義生。“我自己也抽煙,但種類比較單一,同種類的煙標收集再多也沒有意義。”高義生說,為了收集更多種類的煙標,他一下班就騎著自行車去火車站、大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撿煙盒。那時,為了一張煙標,高義生常常急得睡不著覺。“看到喜歡的煙標,我會每天想著它,撿煙標時,滿腦子都是它的樣子。”高義生說,有時,在火車站一連“淘”幾天,就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煙標。沒撿到之前,會急得睡不著,撿到之后,他又會高興得睡不著。20多年前,各地香煙的種類都比較少,能收集的煙標,高義生差不多都收集了。這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香煙的種類多了起來,他的收藏之路變得更長了。“我收集的煙標上不僅有祖國各地的地理風光、風土人情,還有反映祖國發展歷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高義生說,能記錄歷史,這是他至今迷戀收集煙標的重要原因。
記者看到在高義生收集的馬圖案煙標中,有上海卷煙廠的“飛馬”、北京卷煙廠的“珍寶”、“馬踏飛燕”、青島卷煙廠的“雙馬”、紅安卷煙廠的“野馬”、烏蘭浩特卷煙廠的“牧馬”,這些煙標上的馬,或縱橫馳騁,或神采飛揚,或寓意深刻,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高義生說:“每逢國家大事、重大節日或者是我自己關注的事,我都會做一個專題展,用煙標來詮釋文化的發展,并且呼吁煙民少吸煙,珍愛健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