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年收藏路 百余枚貼近“勞動”
“夫妻都是勞動模范,雙雙戴著大紅花。”這是煙標《雙戴花》中蘊含的意義。
五一臨近,山西太原的蘇福鋼將有關勞動的煙標制作成“迎五一,向勞動人民致敬”的專題展板,讓居民欣賞他自己收藏的“寶貝”。
出于對煙標(俗稱煙盒)的熱愛,蘇福鋼歷時10年寫成20萬字的《煙標集藏概要》一書,填補了中國煙標收藏理論上的空白。今年年初,《河南煙草志》修訂時還參考了書中有關河南煙標的內容。
小煙標 大故事
4月21日上午10點,住戶們在青年路一社區辦公室門前對煙標展板一睹為快。看到展板前圍的人多了,蘇福鋼還會就煙標做講解,很多中老年人也會說起往昔歲月。
“這是咱太原的煙盒,小時候疊元寶時經常用。”57歲的齊師傅指著上世紀50年代的煙標《好收成》說。記者看到,這枚煙標上繪制有一臺拖拉機,拖拉機兩旁是金黃的稻穗,煙標正中印著“地方國營太原煙草廠出品”的字樣。
除了太原煙草廠的《好收成》,記者還看到《加油干》、《拖拉機》、《工農兵》等百余枚與勞動有關的煙標。《加油干》的煙標同樣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紅色底景,兩名頭戴礦工帽的工人正在石壁上鉆孔,汗珠從臉上淌了下來。
蘇福鋼介紹,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剛成立,農業與工業都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國家鼓勵人民積極投身到農業勞動與工業建設之中,通過小小的煙標就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歷史環境。
據了解,今年50歲的蘇福鋼自1975年開始收藏煙標,總收藏量兩萬余種,其中山西煙標超過1000種,中煙標超過400種,曾被山西省收藏家協會授予“山西省煙標收藏家”稱號。
邊收藏 邊書寫
“與書畫、珠寶等門類相比,煙標收藏有些另類,關注度比較小,但同樣能夠折射出社會與經濟的巨大變遷。”蘇福鋼告訴記者,他1993年開始接觸煙標收藏圈,發現大多數煙標收藏者收集藏品十分盲目,缺乏對煙標深層次的理解。從那時起,蘇福鋼便萌生了寫一本煙標收藏書的想法。
1998年開始,蘇福鋼輾轉山西省圖書館、山西省檔案館,翻遍了幾乎所有中國煙草相關的資料,同時也不斷豐富自己的收藏品,努力用實物還原歷史。“缺乏實物很麻煩,史料中的有關記載與實物結合上可能才會有一個結論。”蘇福鋼說,除了實物有限外,能夠借鑒和參考的資料也很少,寫書困難重重。
當時的蘇福鋼,動筆時便開始使用電腦。2008年《煙標收集概要》的初稿完成,他還總結出《老煙標中拼音或英文廠名與漢字廠名簡明對照表》,包含了全世界1500多個煙草廠廠名的中英文對照。如今,對照表還在不斷擴充中。
近幾年,蘇福鋼將寫成的書自費印制了一批免費送給煙標收藏愛好者。山西的煙標收藏愛好者幾乎人手一本,不少省外相識的藏友,蘇福鋼也會郵寄贈送。
經過39年的積淀,蘇福鋼對煙標收藏也有自己的深刻了解,“一件完整的實物,要盡量讓它保持原始的狀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