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雪茄吧內客人在品雪茄。
?
某雪茄吧內人們在邊抽雪茄邊聊天。
?
雪茄吧內的雪茄儲存有嚴格的溫度和濕度控制。
圈子檔案
語言:養。雪茄很挑剔,對溫度和濕度都有要求,這就是為什么要“養”雪茄。養4-5年,味道更濃厚,養1-2年則口感發澀。性格:成都的雪茄文化有十足的“爺們”味道,品味雪茄的人基本都是30歲以上的男士,不乏公司老板,畢竟每支價格動輒上百。不過,也有女性愛好者。搭檔:雪茄搭芝士、搭威士忌都不錯,紅茶和熟普洱也很妙。可是,搭紅酒呢?卻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圈子情緣
主人風雨兼程 玩物養尊處優
成都的雪茄風是近幾年剛剛起步的。桐梓林一帶有幾家叫得上名字的雪茄吧,在這里,雪茄是主角,雪茄愛好者們時常在這里聚集。
桐梓林南路的醉古吧,去年4月份開業,主人李裕安是香港人。歐美風裝飾、近似雪茄茄衣的暖色調顏色,搭配上柔和的燈光,是醉古吧的風格。
在這里,李裕安有個沒有來由的外號樹熊。李裕安都記不起這個名字是誰起的,但已經在朋友圈里傳播開,來雪茄吧玩耍的人,都是直呼要找樹熊。
5平米左右的儲藏間里,一盒盒進口雪茄束之高閣,室內恒溫,四季溫度17攝氏度,濕度60-70度之間。為此,主人備了不下五支測量器,一個加濕器,所有的雪茄都放在雪茄盒里,精致得如同女人的化妝盒。
醉古吧的儲藏室里,最貴的雪茄是一支2萬元的Cobiba,這個品牌被稱為加勒比島國最好的雪茄。關于它,還有一段與切·格瓦拉有關的美麗傳說。
“雪茄是用來養的。”每個剛剛入門的雪茄愛好者,都能聽到前輩如此教導。
樹熊14歲就獨自謀生,從工廠工人做起、先后在茶餐廳、服裝廠打工。5年前,因巧合接觸了雪茄,當時他的身份是一名攝影師。隨后,在香港開了一個雪茄吧,此時的香港,雪茄作為一種休閑文化已經十分盛行,因為禁煙的緣故,“煙客”需要找到一個可以滿足他們抽煙解悶的地方,雪茄吧成了最好的選擇。
桌上擺《雪茄圣經》工作生活全唱雪茄Style
16年前,段煉就開始接觸雪茄了。在川渝中煙營銷中心上班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雪茄,包括設計,銷售。和樹熊一樣,他的桌上也有一本大部頭的《雪茄圣經》,他深諳雪茄愛好者的偏好,如今,雪茄已經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盡管有一些因為愛好雪茄而組合起來的圈子,但段煉大多時候還是一個人抽雪茄,平均每天2-3支,多的時候甚至有5-6支。
哪怕是正在和同事討論2013年雪茄新的包裝設計圖案,含在嘴里的雪茄也不會丟在一邊。他說,這樣能讓他覺得放松,并且集中精力思考問題,“這款顏色太炫的,可以調整一下,試著調出銀色看一看。”對比了5 份設計圖案后,他提出自己的意見。
如果一定要問什么時候抽雪茄合適?段煉會說,抽雪茄,是一種精神交流,就圖個放松愉快,疲勞的時候提神,快樂的時候樂呵。
文仔是2007年年底在朋友生日派對上接觸到雪茄,當指尖捧著別人遞來的雪茄時,文仔心想:“這個派頭簡直有味道極了!”那是一款丘吉爾,長度在15-20厘米之間,因為足夠長,享用起來很考驗水平。盡管平時很少接觸煙,但這回他著迷了,開始琢磨,抽雪茄應該配什么酒,尋覓身邊的雪茄愛好者,樹熊和Riti 就是在尋覓中認識的。文仔說,“我們一直在相互 尋 覓 對方。”
品雪茄Tips
如何選擇雪茄?
段煉的建議是,去專賣店,質量有保證,“如果要買純手工的雪茄,能親眼看到茄衣最好。”可以從紋理、光澤判斷雪茄質量的好壞,比如,古巴的雪茄茄衣以深棕色為主,葉脈很細,有油潤感。再者,還可以用手按茄衣,包裝均勻沒有凹凸感,硬度適中的質量都可以。按品味雪茄的順序,有以下需要注意:
1、切雪茄時盡量用手工雪茄剪,用專業雪茄剪或者切割器剪開茄帽,剪切的位置一般在離茄帽三分之一處。
2、點雪茄也有專業點火器,香柏木、丁烷打火機、無硫火柴等,先將雪茄末端以45度傾斜靠近火源,旋轉預熱,再把火源對準中心,當雪茄末端變得焦紅、燃燒發亮時,就可以享用。
3、抽雪茄應將煙氣吸到口腔中,逗留一番,等香味緩緩散發,但不要吸入肺部。
4、熄滅雪茄不能像掐滅卷煙一樣,只要將它平穩地放在雪茄煙灰缸,一分鐘左右,就自動滅了。
圈子話題
紅酒+雪茄一個美麗的誤會
初接觸雪茄或者紅酒的人,都會認為紅酒+雪茄是很好的搭配。
“這是個美麗的誤區。”文仔說:紅酒和雪茄分開品味時,各具特色,品味獨特,但把兩者混在一起,會影響彼此的口味。
樹熊說,雪茄需要配口味偏甜的酒水,威士忌因而成了最佳選擇。
從接觸雪茄,到尋覓雪茄的搭檔,文仔認為,抽雪茄時喝單一純麥威士忌的感覺很奇妙。
在他搭配過的威士忌和雪茄中,18年的麥卡倫算是經典,甜潤的香草和水果味在舌苔上留下圓潤香甜感,搭配芳香型雪茄合適。
當晚的聚會上,文仔帶來的云頂15年,受到了“煙客”們的稱贊。
雪茄對口味的要求,和紅酒一樣挑剔,如果和傳統飲食文化結合,段煉則覺得,可以用雪茄配紅茶,熟普洱是最佳選擇。在他的辦公室里,就有一套茶具,時常有朋友、客戶在這里一邊喝茶,一邊品雪茄。
儲藏時養起來 享用時慢下來
雪茄對儲存環境格外挑剔,這就是為什么要“養”雪茄。
老煙客不僅經常抽雪茄,也會特意研究雪茄文化,喜歡把新買的雪茄存起來,放上4-5年,這時候,抽起來的味道就更濃厚了,而存放了1-2年的新雪茄,味道比較辛辣,口感有些澀。
相比于普通香煙,雪茄不需要經過“回喉”,不用進入肺部,煙氣在口腔里旋繞,就是享受,往往抽一支雪茄,需要至少一個小時,越好的雪茄,抽的時間越長,從時間上來看,雪茄也是一份奢侈的愛好。“好比一場修煉,不是所有的手都能把握住一支雪茄……”在段煉的辦公室,一幅雪茄圖下有這樣一行小字。
品雪茄,是需要修煉的,每一款雪茄的前、中、后端味道都是不同的。段煉說,一開始剛剛接觸雪茄的人,最好從小雪茄開始嘗試,從口腔進入回旋煙氣再從口腔吐出,這個技巧很難掌握,初學者就去嘗試大雪茄,掌握不了要領就會暈,其實就是醉了。
圈子生活
雪茄做媒 圈內“爺們”味十足
樹熊認識的朋友中,喜歡雪茄的人,如果投緣,就在一起聚會。
“我把客戶都變成了朋友。”樹熊的生活就是這樣,當晚11點聚會結束后,他還去了兩場朋友的派對,因雪茄投緣的人,都有著相似的“三觀”。
一般情況下,醉古吧圈子一星期聚三次。文仔認為這個頻率不靠譜,“我經常吃了中午飯就來這里坐著,一邊抽雪茄,一邊看書聽音樂,下午就直接在這里辦公,晚上有大廚做飯……”看來,他已經把這里當成自己的辦公室了。
確實,吧臺一側的幾臺電腦是他的“根據地”,時間久了,有熟悉朋友使用時,會給文仔發短信:“你的辦公室,被我征用了。”文仔自覺這是“熟客”的證明,樂呵呵地沉浸在回憶里。
坐在座位的孫征鎮定地說:“有時候,你們經常一星期聚七次。”孫征是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雪茄吧的。文仔等人一致認為,孫征是因為記恨自己沒能參與而吐槽的。
成都的雪茄文化有十足的“爺們”味道,品味雪茄的人基本都是30歲以上的男士,不乏公司老板,畢竟,每支價格動輒上百的雪茄屬于高端消費。
雪茄潮流通過朋友圈子口口相傳,圈子里的人則通過雪茄相互熟悉。不論是把雪茄作為愛好,還是以此顯示品位,或者作為結識朋友、搭建業務溝通的橋梁。在成都,這個群體的人并不多,相比北上廣,樹熊覺得,還需要更多的人來帶動,當然不能忽略四川豐富的雪茄資源,位于什邡的長城雪茄煙廠,每年能出產60億支以上,在全國排第一。
圈子聚會 彼此開涮是主題
晚上9點,樹熊、文仔、孫征等7個人聚在醉古吧,大廚王輝把三瓶威士忌擺上桌,還配上了特色小吃伊利達熏肉拼盤和雪茄蝦,后者完全是他獨創的。蝦卷外形和雪茄差不多,暗黃色,從廚房里煎出來后,他不忘給裹上窄條錫紙,這樣,遠遠的看過去和雪茄就相差無幾了,“芝士配雪茄,也很不錯的”。
因為圈子里增加了新朋友,樹熊特意拿出珍藏了多年的Cuaba2008年限量版來分享,文仔樂得說:“今天簡直賺了!”
說話間,一位個頭1.7米左右的女士,手拎著一袋鮮紅的草莓走進來,她也是醉古吧的常客,出門經過這里,順便帶來周末去農家樂采摘的冬草莓。桌上又多了一盤鮮嫩的草莓,坐在桌子一角的孫征,默不作聲地拍下圖片,發給那些沒能到場的朋友。Riti說,孫征一直都是這里“最不地道的。”
看到這么熱鬧的場面,新來的猴猴忍不住問:難道抽雪茄是個集體活動?你們什么時候才會一個人抽雪茄呢?樹熊立即端坐,一臉深沉地說:“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我經常一個人抽雪茄,感覺很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