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控煙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符合中國吸煙者文化心理的戒煙勸導法。這套簡便易行的方法已編成教材,將進入全國91所大學培養戒煙勸導師。我們對杭州乃至全國吸煙者的戒煙行為做了社會調查。在被調查的近5000人中有1592位吸煙者,其中有715位成功戒煙。據了解,91.8%的戒煙成功者沒有接受過戒煙服務,這說明戒煙主要靠毅力,因此自主戒煙法被控煙研究團隊認為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戒煙方式。下面筆者針對吸煙者最常見的幾種托辭見招拆招。
托辭1? 有些人吸煙卻很健康
拆招:你看到的是個例。你說的那些吸煙者如果不吸煙會更健康,那些體弱的不吸煙者若是吸煙身體會更糟。戒煙1年后,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大約可降低50%,且隨戒煙時間的延長而持續降低。戒煙也可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包括腦中風、外周血管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以及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托辭2? 人活著該享受就享受
拆招:吸煙給你帶來的享受只是表面上的。人雖然不是純粹為了健康而活著,但健康能讓人活得更好。煙草中含有300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有40多種致癌物質。如果每天吸20支煙,持續吸20年,患肺癌的危險比不吸煙者高20倍;小于20歲即開始吸煙者,死于肺癌的人數比不吸煙者高28倍。
托辭3? 吸煙有利于社交
拆招:吸煙所形成的社交圈究竟是什么樣的?或許下列一組數據能讓你明白。我國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有63%的人吸煙,而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的吸煙率只有44%;小學文化程度的女性有4.3%的人吸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煙率僅0.6%。
托辭4? 戒煙后體重會增加
拆招:這個說法似乎有點科學道理。吸煙能讓人的味覺變得麻木,戒煙后,味覺會逐漸恢復敏感,因而導致食欲增強,但也不盡然。在西方戒煙者中,因戒煙變胖的人確實存在,但在中國戒煙者中并不明顯。原因有兩個:其一,中國的肥胖人群所占比例遠遠低于西方;其二,西方人的飲食結構為高脂肪、高蛋白,食欲的增加對體重的影響比中國人要大得多。
托辭5? 戒煙很困難
拆招:從科學角度上說,所有的煙癮都可以戒,而且很多情況下容易做到。尼古丁屬于弱成癮物,人體對它的依賴性并不強,吸煙成癮更多是人們習慣于吸煙這種動作。換句話說,你的身體并沒有那么依賴煙草,只是你覺得沒有了吸煙這個動作,生活習慣被改變,人會變得不自在。而改變人的生活習慣,靠毅力完全能做到。
托辭6? 吸低焦油卷煙,且是淺吸
拆招:這是相當一部分吸煙者的認識誤區。對于吸煙成癮者而言,吸的煙是不是低焦油型,是淺吸還是深吸,其對健康的危害絲毫不會減輕。用吃飯來打個比方,一個成年人的飯量大致固定,正餐沒吃飽,他會想方設法找零食、點心。吸煙成癮者也一樣,只要有癮,每天就必須攝入一定量的尼古丁,如此才能滿足身體對尼古丁的需求。低焦油型煙就像是喝稀飯,每一根煙的尼古丁含量雖少,但你或許要多吸一倍的煙才能滿足。淺吸煙就像是喝湯而不吃飯,吃飯你吃一碗就能飽,喝湯若想喝飽,只能多喝幾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