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啪啪啪”,每天傍晚,在合肥經開區錦繡社區的人口文化廣場上,經常看到一群大媽手持鐵盒子,并隨著鐵盒拍打的明快節奏搖曳身姿翩翩起舞。社區居民們都知道,她們跳的是彝族舞蹈——“煙盒舞”。
煙盒舞又稱“跳弦”、“壟傯”等,是云南彝族的一種群眾性民間舞蹈。元明時期趨于成熟,清代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據說,開始跳時沒有煙盒,只徒手跳或拍掌。后來,當人們吸煙時,發覺手指彈煙盒,能發出“咚咚啪啪”之聲,既可統一舞蹈節奏,又能增添舞蹈的熱烈氣氛。于是彈起煙盒起舞一直流傳至今。2006年,石屏“煙盒舞”更是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只要天氣好,這支由社區大媽們組成的“煙盒舞”隊就會堅持練習和表演,引來周圍群眾的好奇和圍觀。她們手中所拿的道具不只是煙盒,還有喜糖盒、酒盒等。“都是家里閑置的小盒子,拿起來就是一件順手的道具。”領頭的方克蘭女士介紹,煙盒舞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又能使身體得到很好鍛煉,剛一接觸大家伙就喜歡上了它,現在是越跳越帶勁兒。
錦繡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支“煙盒舞”隊一共有24人,平均年齡55歲,都是跟著視頻自學的。前不久,她們還在2013年合肥市老年人首屆健身項目展示大賽中獲得了優勝獎。“我們剛剛開始學,接下來還要繼續練繼續學,讓更多的人了解‘煙盒舞’,讓這個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方克蘭笑著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