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30年代前
1902年,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聯(lián)合,共同出資成立英美煙草有限公司,承接雙方國際業(yè)務。
1904年,進入西印度群島市場。
1905年,進入印度、斯里蘭卡和埃及市場。
1906年,進入荷蘭、比利時、瑞典和挪威市場。
1908年,進入芬蘭、印度尼西亞和中非市場。
1910年,卷煙銷售量突破100億支。
1911年,脫離美國煙草公司的控制,可以在除英國以外的世界各地市場開展業(yè)務;進入馬來西亞市場。
1913年,收購阿根廷本地的煙草制造商 Bozetti & Co.公司。
1914年,收購巴西煙草公司Souza Cruz。
1915年,卷煙銷售量突破250億支。
1921年,在委內瑞拉設立子公司 Cigarrera Bigott Sucs公司。
1923年,杜克辭去公司主席職務。
1925年,獲得Ardath Tobacco公司的海外業(yè)務,并得到“State Express 555”商標的使用權。
1927年,收購美國北卡的布朗·威廉姆遜煙草公司,進入美國市場;BAT在全球已經擁有120多個分支機構,雇員達到75000人。
● 20世紀30~70年代
1932年,收購德國Haus Bergmann Zigarettenfabrik煙草公司。
1937年,BAT單在中國的銷售量已超過550億支。
1939~1945年,受到戰(zhàn)爭影響,歐洲銷售市場中斷,在亞洲開設的許多煙廠被日本沒收。
1956年,Benson & Hedges牌卷煙在國際市場銷售量迅速擴大,與555牌卷煙一起成為BAT兩大重要的國際品牌。
1960年,全球卷煙銷售量已達到了2 800億支,利潤超過了5 800萬英鎊。
1961年,股東同意,BAT進入多元化經營階段。
1964年,關閉在剛果設立的煙廠;收購英國的Tonibell冰激凌公司和Lenthéric香料公司;布朗·威廉姆遜公司和BAT在南非和澳大利亞投資食品業(yè)。
1966年,收購Henri Wintermans雪茄生產廠。
1968年,BAT已在50個國家開辦了140家卷煙廠,利潤首次突破一億英鎊。
● 20世紀70~80年代
1972年,廢除與帝國煙草公司在1902年締結的契約,獲得在英國和西歐市場創(chuàng)立的包括555牌在內的原創(chuàng)品牌的獨占權。
1976年,為了適應公司發(fā)展的需要,成立產業(yè)控股公司,管理所有業(yè)務;卷煙銷售量達到5 000億支。
1977年,收購Lorillard煙草公司的國際業(yè)務,并獲得其包括Kent在內的一些重要國際品牌;布朗·威廉姆遜公司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梅肯(Macon)建成耗資1.5億美元的卷煙加工廠;BAT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1984年,收購Eagle Star。
1985年,與Dunbar結盟。
1988年,收購Farmers Group。
1989年,BAT集團的稅前利潤已達到20億英鎊;決定放棄多元化經營。
● 20世紀90年代
1991年,BAT的卷煙產品已遍及世界160多個國家,銷量高達5 600億支,煙草業(yè)利潤也首次突破10億英鎊。
1992年,收購匈牙利最大的煙草制造廠商Pécsi Dohánygyár。
1994年,獲得“Lucky Strike”和“Pall Mall”兩個品牌。
1997年,將煙草與金融保險業(yè)務拆分,把金融保險業(yè)務全部并入蘇黎士集團,僅保留煙草業(yè)務在BAT名下。
1999年,完成與世界煙草行業(yè)第四大公司 樂富門公司的合并。
● 21世紀
2000年,并購加拿大帝國煙草公司。
2001年,在土耳其、韓國、越南和埃及等國市場投放大量資金。
2003年,收購意大利煙草公司;BAT所屬的美國布朗·威廉姆遜煙草公司與雷諾士公司合并,成立雷諾士美國公司,BAT擁有42%的股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