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百余年間的中國煙草歷史發展進程中,全國各地出現了諸多久負盛名的煙鋪,這些老煙鋪的興衰不僅見證了中國煙草發展的變遷,同時亦成為特定歷史階段中國煙草商業發展變化的縮影。
歷史最悠久的中和煙鋪
中和煙鋪又稱“五甲子”老煙鋪,是中國最早、經營時間最長的一家煙店。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山西臨汾人張晉凱在天津城北門外大街辦起了一座小的煙鋪,販賣水旱煙葉和兼售檳榔等爽口之物。因為是山西人開辦的,當地人稱為“老西兒煙鋪”。相傳小說《施公案》的主人公施世綸任倉廠總督駐節天津時經常光顧“老西兒煙鋪”,一次問及店主張晉凱煙鋪叫何字號時,張無言對答。于是施世綸題寫“中和煙鋪”四個大字送給張晉凱。張視若珍寶,遂鐫刻成巨匾懸于門首,從此煙鋪名聲大作。“中和煙鋪”亦成為目前已知的天津歷史上最早的一塊商業匾額?!爸泻蜔熶仭睔v經三朝始終不衰,而且日漸興隆。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左右,“中和煙鋪”進行過翻修,在原有平房鋪面的基礎上建成了五層大樓,為銘記開業300多年的輝煌,特將門額更改為“五甲子老煙鋪”。
三百年歷史的“王大盛”煙鋪
在福州市倉山區下藤路老街面,曾經有一家聞名遐邇的“王大盛”老煙鋪,它是福建商人王鵬兄于清朝順治初年(1644年)創辦。“王大盛”煙鋪采用前店后坊的格局,其獨創的四季培油煙絲制法所制出的煙絲色美、味香、氣順、口感好,深得市民、農夫的青睞,人稱“鵬兄煙”,有閩籍官員還將“鵬兄煙”帶入京城。據傳道光年間,大臣陳若霖在殿前等候皇上召見時,燃吸了“鵬兄煙”,被皇上聞及,并親自品嘗,大加贊揚,當場御賜三個不同字形的“煙”字,并將此煙列為貢品,使其名聲大振?!巴醮笫ⅰ睙熶佔鳛槔献痔柶放茻熶?#xff0c;歷經清朝、民國長盛不衰。直至1956年公私合營,“王大盛”合并到恒康煙店。后人為紀念王鵬兄創業業績,在倉山福園苑設王大盛鵬兄公紀念堂。
前鋪后廠的“四時春”煙鋪
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春老城頭道街出現了一家“四時春”煙號,它不僅是手工制作煙絲的作坊,而且還是銷售煙絲的煙鋪。從這時起,長春市場才有煙絲銷售。隨著手工卷制和機制卷煙的上市,卷煙才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和吸食。到宣統元年(1909年)初,省城已有煙草零售店33家,從業人員達140余人,主要經營煙葉、煙絲和少量的卷煙。這種手工制作為主的前鋪后廠的煙鋪正是明、清及民國初期家庭銷售的主要特征。
民國時期最具規模的“宓大昌”煙店
“宓大昌”煙店原名為“宓世昌煙莊”,由浙江慈溪宓家埭人宓寶城于清嘉慶年間在杭州開設。創始之初,規模不大,僅有一間店面,十幾名員工,專營旱煙絲的制作和銷售。同治八年(1869年),“宓世昌煙莊”更名為“宓大昌煙店”,遷至當時杭州最為繁華的清河坊四拐角。至清光緒年間,店業由其長子宓莊曉繼承。面對外國煙制品傾銷中國市場,煙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宓莊曉在研究改善煙味之法和吸煙者的嗜好后,對父輩的一套經營方法進行了改良。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宓大昌”的規模不斷擴大,清末,工人增加到400多人,資金積累高達50萬元,不僅從手工加工煙葉發展到設備加工煙葉,而且,已形成從煙葉收購到“杭煙”加工、經銷的大規模綜合性煙店,同時兼營各地有名的皮煙、水煙、潮煙、鼻煙,成為名煙齊備的煙店。民國五年,“宓大昌”煙在巴拿馬愽覽會上獲得銅獎。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