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們從一開始就明白,宗教難以抵抗這種植物。他們面對的是一種改變心靈的藥物,一種潛在的麻醉人的靈丹妙藥,是某種具有競爭性的慰藉和快樂的來源。——[美]克萊恩
1492年,哥倫布把煙草從美洲帶回歐洲。開始的時候,王侯貴族們競相種植煙草只為觀賞。隨著時間的推移,煙草受到了世人的普遍歡迎。
1666年,英國倫敦發生了大瘟疫,煙草被當做預防和治療瘟疫的藥品。這期間,滿城男女老少都在尋覓煙草,大小學生個個吞云吐霧,煞有介事地吸食這種救命之藥以抵御瘟疫。
當時的英國社會,吸煙如潮水般泛濫。伊麗莎白王朝的好事者很快發明了一整套“吸煙式禮節”來對應這陣吸煙風潮。這些禮節與美洲人的古老宗教中的吸煙儀式遙相呼應,不同的是,歐洲人吸煙帶有當代“嬉皮士”的味道,吸煙的人被戲稱為“冒煙的勇士”。這些“勇士”背著煙斗和其他享樂的隨身用具進劇院,進吸煙俱樂部。他們的隨身工具,包括煙草盒、刀子、鉗子、煙斗等,由一個貼身男仆背著。他們的吸煙行為被稱為一種吸煙的室內游戲:煙斗里的煙葉被一塊煤點燃,之后,通過劍尖把這塊煤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這些游戲的癮君子掌握了一長串技巧,他們不單單是吞云吐霧,還有炫耀夸張的舉止來裝點,包括一邊變換面部的表情,一邊精心吐出一定形狀的煙云煙圈——吐漂亮的煙圈成為了一門新的藝術。
與此同時,英國的紈绔子弟納仕,也在開另一種風氣之先:吸鼻煙。他一開頭,鼻煙也開始時髦,一大群人跟在身后,仿而效之。
在亞洲,自煙草傳入日本,日本人也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植物。武士們組成了吸煙俱樂部。他們隨身帶著高雅的裝飾華麗的銀質煙斗,把煙斗捆在背部,或者塞進和服,或者放在他們的武士刀或寶劍旁邊。
在波斯,吸煙的人習慣在吸煙室里慢慢享受和消遣。英國人翰·福來博士這樣描述波斯人在吸煙室吸煙的情景:“吸煙室看起來就像我們的劇院,人們坐在里面,從裝在水晶瓶上的細長的馬拉巴吸管里吸著精致的煙。”“煙斗一端插入水晶瓶,另一根稍短的吸管伸到瓶的底部,與煙斗連接。水晶瓶里盛滿了水,吸煙的人們盡情地享受著,他們把芳香美麗的花瓣放入瓶中,每吸一口煙,水起了泡泡,花瓣就隨之舞蹈,這大大增加了吸煙的視覺美感,也提高了吸煙的樂趣。”
在亞洲的吸煙者之中,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馬來西亞人至今仍然相信煙草原產于中國,是龍和蛇交媾而生的靈物。當托雷斯島的居民們被問及何處是煙草的原產地時,他們會不約而同地指向北方。在越南,當年中國商人把煙草出口到西貢時,會把煙草事先染成紅色,告訴越南人這是使人成功的“神草”,會對他們的健康有益。
當中國煙商把煙草作為有特效的藥草出售給緬甸人時,緬甸人不分男女都迷戀上了這種植物。緬甸婦女甚至更是用煙草汁和奶汁一起哺乳孩子們,并且相信這樣喂養的嬰兒會茁壯成長,強健有力。在一些山區里,這一哺乳方式沿襲至今。
17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納仕開頭之后,吸食鼻煙一般在各上層社會中流行。1816年11月9日,法國拿破侖在進午餐時突然病倒,他對臣仆說:“我必須用吸聞鼻煙來減輕我的痛苦!”
相對于鼻煙而言,斗煙的實用范圍更大,它可以為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們享用,因此斗煙沿襲至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