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20年代上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
1919年11月,簡照南、簡玉階、陳炳謙、錢新之等9名商界人士持港幣1500萬元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圖為1920年2月由農商部發給該公司的注冊證。
?
清末仕女煙盒包裝。
?
1906年版雙喜。
簡氏兄弟所創辦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是在中國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產生的,因此,其成長和發展必然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主義的束縛。從其誕生到成為中國最大煙草企業的過程中,簡氏兄弟作為本土企業家展現出過人的經商才華和管理智慧。
年幼清貧 兄弟攜手經商
簡照南和簡玉階生于廣東南海縣藜涌簡地村,父親簡漢達和叔父簡銘石均從事建筑業。簡照南13歲時,父親病故,一家只能靠母親潘氏及叔父的扶持維持生計。
簡照南幼讀私塾,聰明伶俐,深得其叔父賞識。簡銘石在越南謀生小有成績后便把17歲的簡照南帶到香港,協助其創辦商號“明泰”。在簡照南的打理下,“明泰”生意興隆,簡照南就把弟弟簡玉階也帶到香港,兩人一起主理生意。
“明泰”在香港站穩腳跟后,簡照南前往日本打理“巨隆號”。這時簡照南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通過友人的幫助,將日本的瓷器和陶器經由香港,出口東南亞。業務擴大后,簡照南一個人忙不過來,于是弟弟簡玉階從香港趕來,兄弟倆一起在日本打江山。1900年,簡氏兄弟在香港開設“怡興泰”商號經營土洋雜貨,業務范圍遍及日本、香港、暹羅和南洋群島一帶。
1902年,簡氏兄弟除了在曼谷經營“怡生兄弟公司”百貨店外,又創立了“順泰”輪船公司,租船行駛越南、緬甸之間。隨后購置“廣東丸”巨輪一艘,往來日本、暹羅、安南,遠及歐美各大埠,正是“別人坐著鋪面等雇主,兄弟倆開船到處銷售、聯系業務”。
由于當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公民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不能領取公海航行執照,簡照南便加入了日本籍,取名松本照南,在日本政府注冊領取執照。通過合法經營航運,簡照南得以“周知環球風氣與所以致富強之術,由是心胸益闊,智力日增”。
不久,“廣東丸”號輪船遇事沉沒,簡氏兄弟資本虧折。但是,簡氏兄弟并不絕望,一個更大的實業計劃已經在他們的心中醞釀成熟。在友人和簡氏族人的幫助下,簡氏兄弟于1905年在香港成立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廠址設在香港東區羅素街。雖然只裝備了一臺烤爐、一間烘房、一臺發電機、兩臺磨刀機和四臺卷煙機,但也是當時香港本土的第二家煙草工廠。
首戰敗北 南洋卷土重來
那時候中國煙草市場被英美煙公司壟斷,該公司由英美雙方共同出資組建,以中國為最重要的市場,在上海、香港、漢口、沈陽、哈爾濱設廠,業務規模巨大。
“廣東南洋煙草公司”一問世就開始了與英美煙公司的生死斗爭。一開始,英美煙公司借口“南洋”所產的“白鶴”牌香煙與其出品的“玫瑰”牌包裝紙顏色相同,由香港巡理府出面,強行燒毀了“南洋”二千多元成品。于是,簡氏兄弟又用“雙喜”和 “飛馬”兩個名字新創了兩個品牌。
1908年初,“英美”認為當時“南洋”最暢銷的20枝圓裝“雙喜”牌與其出品的“三炮臺”香煙裝潢相似,派員警告“南洋”立即停售“雙喜”牌香煙,否則控以仿冒商標罪。同時,不準香港各煙販售賣“南洋”香煙。懾于“英美”勢力,煙販多不敢陳列“南洋”出品的香煙。“南洋”遭此打擊,一蹶不振,被迫停業。
公司財產拍賣時,叔父簡銘石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出資競投買入整理后,再交給簡照南兄弟倆。兩人籌得現款十多萬元,重振旗鼓,更名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1909年再度開業。
“南洋”第二次正式營業時仍欠債十余萬,為多方開源,簡照南在香港奔走,簡玉階則利用原商行的老關系到馬來亞一帶,一邊經營土洋雜貨,一邊推銷公司香煙。又在泰國開設“怡生”公司,重操瓷器舊業。業務逐漸順利,一年盈利四萬余元,還了所欠債務,1911年開始,公司開始盈利。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愛國的海外華僑大受鼓舞,國貨頓時暢銷。簡氏兄弟打出“不用美國貨不吸美國煙”、“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那時候,從廣州、上海到沈陽、哈爾濱,全國各地的煙商以及南洋各地的煙商都紛紛要求代銷“南洋”煙。海外華僑,如泰國、新加坡一帶的礦工更是提出“非南洋煙廠香煙不吸”的口號支持國貨。如此一來,“南洋”營業額激增,即使延長生產時間,仍然供不應求。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帝國主義各國無暇顧及我國市場,簡氏兄弟不失時機地擴大業務,“南洋”的營業額不斷擴大,分支機構遍布南洋各地,國內的代理點、商不斷增設。
招股改組 南洋成就輝煌
隨后,“南洋”產品正式北上,在上海設廠。其與“英美”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英美”曾想合并“南洋”。1914年,英美煙公司以100萬元收購南洋,雖然當時南洋資產僅50萬元,但簡氏兄弟不為所動。后來,英美煙公司又以入資扶持的誘惑干預南洋,雙方10余次談判,南洋最終拒絕了英美煙公司的注資要求,維護了南洋的獨立發展道路。
合并失敗后,“南洋”公司與英美煙公司的競爭再次升級。1919年 “五四” 運動爆發,“英美”利用簡照南日本國籍的事對“南洋”發起輿論攻擊,同時,“英美”買通農商部,勒令吊銷“南洋”執照,停止營業。
1919年5月27日,簡照南宣布放棄日本國籍,同時簡照南也認識到:在這場長期的利益爭奪戰中,只有依靠國民,爭取海內外同胞的支持,才能把握勝券。于是,簡照南決定向社會公開招股,進行一次更大規模的擴大和改組:公開市場發行價值1500萬元的股票,每股為20元,只對國人發行。張謇、虞洽卿、朱葆三等知名企業家紛紛出資入股。一個月后,簡照南決定重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將總部移至上海。至此“南洋”又一次取得對“英美”反擊的勝利。
擴大改組后,南洋制造工廠規模數量也更加擴大:上海有煙廠五所,香港有三所,漢口也新建制造廠;同時開辦寶興錫紙廠、佛山煙咀廠;并在河南許昌、山東濰縣及坊子、安徽劉府設有收煙、焙葉廠,制煙工人總數達數萬人。至此,“南洋”發展為民族資本中最大的煙草制造企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也成為當時全國十大企業之一。簡氏兄弟也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華僑巨商,簡照南亦被稱為“香煙大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