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路8號大院,民國“東亞煙廠”的舊址。
廣東第一家機器卷煙廠見證民族煙草工業發展
嶺南傳統建筑
近代篇
清代晚期,隨著大量外國資本、西方商品及技術的輸入,中國走上了近代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廣州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先驅,1845年在廣州建立的柯拜船塢,是我國最早的近代船舶修造工廠。洋務運動興起后,除了洋人開辦的工業企業外,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民族資本等多種工業企業在廣州全面開花,近代工業建筑也陸續在廣州出現。
與民用建筑相比,工業建筑的質量普遍良好,安全系數大,不少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近代工業建筑不僅保存較好,還在繼續發揮著作用。
大基頭,這個位于河南(海珠區)西北角的地名在廣州城建史上是重要的地標,其位于濱江西路南側,南接洪德路北端,因原是珠江南岸堤基的西端而得名。大基頭兩側都是傳統的騎樓建筑,上世紀20年代,河南最早修筑的南華路就以大基頭作為西端起點,整個片區是廣州保存最好的騎樓街和清末民居,生活氣息濃郁。很難想象,在民國時期,一座機器轟鳴的卷煙廠就在這片騎樓后生產出廣州的相當大部分香煙,它的舊址完好保存在洪德路8號大院內。
58號線索
洪德路8號大院就在大基頭公交總站斜對面,院子內一棵高大的榕樹遮擋了大部分視線,加上前方早已建起了高層建筑,大門與普通現代廠區無異。
一家三兄弟 同開卷煙廠
這座三層高的建筑頗像一座辦公樓,一樓的連廊簡約而不失氣派。此前兩年,這里曾經是一家知名潮流服飾品牌的總部。除了樓梯入口早年曾作更改外,建筑的格局與昔日大體一致。雖然大樓是磚木結構,但建筑質量十分優良,用作支撐的梁柱木料大都完好,樓梯、閣樓和墻壁仍然光潔堅固。
陳曉平是民間文化團體“河南地文化學社”的負責人,他和學社成員曾經對8號大院的建筑進行過一番考證,確認其是民族資本家簡英甫開辦的東亞煙廠(前身是“中國煙廠”)的舊址。
對于簡英甫的名字大部分人都很陌生,但他的兩位兄長卻是大名鼎鼎:廣東南海人、創辦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著名實業家簡照南、簡玉階。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作為我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是當時唯一可以與英美煙草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煙企業。
記者翻查了《廣東大事記》和《廣東煙草志》,其中記載民國16年(1927年),簡英甫脫離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廣州泮塘設立中國煙廠,是廣東第一家機器卷煙廠,后改為華南煙廠。當時正值廣州成立國民革命政府,國產卷煙曾一度取代英美卷煙。后來,在泮塘創立的中國煙廠搬遷到大基頭,改為東亞煙廠。
20年間幾易其主
東亞煙廠及其前身“中國煙廠”在成立不到20年間,幾經更名,歷經英美煙草壟斷、日軍強占等坎坷,是20世紀初到中葉民族煙草工業發展的縮影。
在存世的史籍中,相比起兩位兄長的愛國華僑、民族實業家的光輝形象,中國煙廠創辦人簡英甫被提及的多是生活奢侈,與兄長也日生嫌隙。1927年,簡英甫利用與宋子文的特殊關系,在廣州泮塘豆腐畝設立中國煙廠。
日本侵略者攻占廣州以后,強占中國煙廠,并把它搬到河南海天四望,改為“日本東亞煙草株式會社廣東出張所第一工場”,利用英美、上海香煙斷貨的時機大發其財。1945年廣州光復,國民政府將東亞煙廠拍賣,新股東繼續維持生產。
據1947年《實業導報》介紹,東亞煙廠生產“騎駱駝牌”和“帆船牌”香煙,有員工400多人,有卷煙機13套,產能可達到每天130箱,產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但由于政府受到英美壓力,放任外國香煙免稅進口,東亞煙廠銷路受到極大沖擊,到1947年下半年,只能維持7臺機器開工。
廣州解放后不久,東亞煙廠改名南方煙廠,后來卷煙業務合并到廣州卷煙一廠。此后的半個多世紀,這座大樓曾經做過生產車間和辦公樓。目前,租戶計劃將這里作為藝術展覽用途使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