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商于1902年在上海浦東陳家嘴設立英美卷煙廠,短短幾年,就形成了一手遮天的局面。我國企業家也先后創辦了幾家煙廠,但開工不久便先后倒閉。惟有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以下簡稱南洋)敢同英美煙草公司(以下簡稱英美)抗衡競爭。
首次開戰遭暗算 南洋慘破產
從1905年春天開始,中國國內掀起了抵制美貨的運動,給民族煙草業提供了發展的契機。簡照南(1870~1923年)、簡玉階(1875~1957年)兄弟瞅準這一機會,于1905年下半年在香港正式成立“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拉開了同洋商進行香煙大戰的序幕。
1906年,南洋正式投入生產,以“白鶴”、“雙喜”等吉祥詞命名的南洋香煙,對英美煙草公司的“大英”、“哈德門”、“三炮臺”等品牌構成了威脅。
英美臥榻之側,豈容南洋酣睡?英美使出了第一招———“商標侵權”。他們借口南洋“白鶴”的商標顏色與其生產的“玫瑰”商標顏色有些相近,誣陷“南洋”侵權。最終,南洋價值巨大的“白鶴”牌香煙被焚毀,簡照南被迫放棄“白鶴”商標。
1908年初,“英美”又借口“雙喜”與其出品的“三炮臺”香煙包裝相似,派員警告南洋,立即停售“雙喜”牌香煙,否則將以冒仿商標罪提起訴訟。同時,還派員警告香港和九龍各煙販,禁止出售“南洋”香煙。這一招果然奏效,南洋從此一蹶不振,前后開工僅13個月,負債十余萬元。1908年5月,簡氏兄弟忍痛宣布廣東南洋煙草公司破產。
二次開張抓機會 南洋大翻身
廣東南洋煙草公司破產后,簡氏兄弟將機器物料折價9萬元進行拍賣。就在進退兩難之際,叔父簡銘石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以自己的名義用9萬元將拍賣品買入,整理后又交給簡氏兄弟。
1902年2月16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南洋第二次正式開業。再創南洋后,簡氏兄弟一方面改進內部管理,提高卷煙質量;另一方面向泰國、新加坡、南洋群島一帶開拓市場,打開銷路。南洋香煙終于又重新抬起頭來。
辛亥革命爆發后,國貨暢銷起來。簡氏兄弟提出“中國人吸中國煙”的口號,博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贊同,營業額猛增,產品旺銷。1916年,簡照南在上海租了東百老匯路棧房,購置了卷煙機,次年便開工生產卷煙。1918年,簡照南將上海分廠改為總廠,業務重心逐漸由香港轉移到了上海。南洋宏偉的廠房出現在黃浦江畔。
避實就虛、愛國香煙、集攢畫片
三招打贏削價戰
上海是英美煙草的基地,當然不甘心南洋插足,英美公司拿出了扼殺中國民族工業的絕招——削價競爭:大幅度降低洋煙價格,少則二三成,多則賣一送一。南洋如維持原價,香煙勢必賣不出去,若跟著削價,便會導致虧本,生產也將難以維持。英美公司打算先在上海擠垮南洋,把已運往外地的洋煙又運回上海,對銷售洋煙的商販,按月給予補貼,多銷多補,同時還請客贈物拉攏煙商,曾一次擺宴500桌,將上海市煙商全都請了去!
面對洋人強大的削價攻勢,南洋壓力非常大。簡照南在相應降價的同時,琢磨出了一條妙計:英美煙草把上海作為爭奪的主要場所,南洋正好可以乘虛而入,在鞏固上海市場的同時,打到各地去。簡照南一方面派人到各省薄利推銷公司產品,另一方面增加出口,在海外擴大市場,使得英美首尾難以相顧。
攻城先要攻心。國貨一直是南洋兄弟的一張宣傳王牌,為了宣傳南洋的產品,南洋在這期間,特別推出愛國牌煙。簡照南親擬廣告詞:“齊家兼愛國,天職屬男兒……利源防外溢,國貨應提攜!”愛國牌上市后,很能感召人心。“中國人抽中國煙”這個口號隨南洋兄弟香煙傳遍全國各地。
一日,簡照南路過公園門口,在賣畫片的地攤旁看見許多西洋風景、美女圖與中國古代將相、仕女圖擺在一起,大伙爭著買將相、仕女圖。他猛然醒悟到:運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畫片來推銷國貨煙,一定大有成效!于是,南洋的隨煙贈品中多了一種印制精美的畫片,煙民們爭購“南洋”煙。“香煙牌子”的小畫片,成為推銷國貨香煙的有力宣傳品。
英美公司削價競銷失敗了,南洋牢牢地站住了腳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