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傳入中國后,清末按百貨類征收厘金。卷煙輸入中國,海關征收子口稅。當時設計的卷煙流通程序是,卷煙在入關后或出廠前納稅一道,在每個大木煙箱上貼上印花,在運輸過程中憑印花通行,到銷售地后開箱再納子口稅一道。這就是煙稅票最早形態。
在中國煙草史上,最早提出要征收煙酒稅的當屬袁世凱。他把煙酒這特殊商品從百貨科正稅分離出來,另立專門稅名科稅。因征收對象是吸煙者,由此命名為吸戶捐。納捐的標識是卷煙吸戶捐憑證。由販賣商店按所定捐率粘貼于最小容器。于1902年在河北省實行加抽煙酒稅。1903年清廷嘉獎并增派任務稱:“直隸一省照現收之數派銀八十萬兩”。并要求各省效仿開征煙稅?!疤仁詹蛔泐~,亦即分別究懲督征不力,并惟該督是問?!逼渌筘浗浗患{海關稅一道,便可運銷全國,只有卷煙須在銷地另納地方稅。稅收所得者不同,海關稅為國家稅,落地稅為地方稅。為了防止偷漏稅和重復征稅是卷煙最小包裝粘貼納稅憑證的起因。1927年實行全國卷煙統稅。征收卷煙統稅以貼用印花稅票行之。
1941年10月-1942年8月,晉冀豫邊區稅務總局統一對紙煙之包皮封口進行印封,加蓋征稅戳。1942年8月-1946年4月稅務與工商業務合并,改稱晉冀魯豫邊區工商管理局, 煙稅票須加蓋銷戳。1945年8月7日至1946年5月15日,在商標上印明太行第*煙廠出品字樣不再蓋專賣戳。
1946年5月太行區首先使用稅花,分50支、20支、10支裝三種。1948年3月15日至5月15日,以煙標上印明“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特許專制”字樣代替稅花。1948年5月15日,取消前述規定,仍須粘貼稅花,但稅票加印黑色各行署區名。如“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等字樣。
1949年1月1日,實行“華北人民政府紙煙完稅證”,華北稅務總局規定了第三種煙稅計算方式,按加工方式分為機制、半機制、手工三種。按支裝分為10支、20支兩種。按等級分為甲乙丙三級。1月29日取消10支裝規格。7月取消按加工方式征稅制,實行按價征稅,取消級別(只分支裝不分級別)。
1950年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卷煙查驗證”。1954年10月15日規定免粘貼稅票條件是,國營、地方國營產制卷煙(包括委托其加工者)在最大包裝和最小包裝印明廠名國營標志即可,經專賣事業公司包銷的合作社、公私合營、私營煙廠在最大包裝和最小包裝印明“中國專賣公司監制”字樣即可免貼完稅證。公私合營、私營煙廠自產自銷部分仍應照原規定辦理。1958年查驗證停止使用,煙稅票完成了歷史使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