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發文要求公共場所要禁煙,我們不妨借此契機來看下各國禁煙史。自從1392年秋天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南美洲一個叫圣薩爾瓦多的島嶼上發現印第安人吸的煙草后,就決定了煙草將要傳入世界各地的命運,不過,無論是葡萄牙還是西班牙,當時只是把煙草作為一種觀賞植物來種植的,就是法國駐葡萄牙大使尼古特把煙草帶到法國時,也是把煙草作為能“醫治百病”的藥物來吸的。法國為了紀念尼古特的傳播之功,還在1586年把煙草定為尼古丁屬,把煙草中的堿稱為尼古丁。
哥倫布發現的煙草傳入中國,已經是明代萬歷年間的事了。這中間葡萄牙人占領的菲律賓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國早就有“呂宋島皆產煙葉”的說法。與西方的法國、英國等國一樣,當時煙草也是被當作一種藥物傳入中國的。沒想到這種藥物一到中國,就迅速蔓延,成了幾百年不少人噴云吐霧不離手的休閑品。
煙草作為一種藥物在迅速傳播的同時,它的副作用也暴露無遺。最早指出煙草有害的,是一個叫斐南地奧衛杜的人,他于1526年在圣多明哥對煙草進行研究時,發現煙草讓人處于麻痹狀態時,實際就是一種中毒現象。自此以后,各種禁煙運動時有發生,官方對吸煙者的懲處也層出不窮了。
1558年,英國有人因為吸煙過量而中毒,于是,英國政府頒布法令,規定對吸煙者予以重罰。繼1595年英國藥物學家著述的《最新而且最有價值的有關煙草的看法》一書指出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后,1602年英國又出版一本《掃除煙害運動》的書籍,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宣傳禁煙運動的書籍。時隔兩年的1603年,英王詹姆斯一世親自起草了著名的《討煙檄》,并采取了嚴厲的禁煙措施,將煙草的關稅提高了30倍不說,還殺掉了一個叫沃爾特羅利的抽煙貴族,以警告煙民。緊接著,又處死了一群吸煙的人,搗毀了煙草機構,摧毀了鄉村大片煙田。
土耳其皇帝莫拉塔四世也不甘示弱,不但頒布了嚴厲的禁煙令,還親自上街去抓捕、懲處煙販子。一旦發現煙販子賣煙,就當眾砍掉他們的頭,并將尸首丟在路旁,以示禁煙的決心;1615年,波斯王沙阿巴斯害怕吸煙影響國民生殖率,下令用煙商的貨物架起火葬堆,把煙商當眾活活燒死;1633年,俄國沙皇頒布禁煙令,規定吸煙者鞭打,嗅煙者割鼻,屢教不改者流放西伯利亞或者處死。
我國明代在1639年也頒布了禁煙令,一旦發現吸煙售煙者,一律處死。1630年一個赴京會試的舉人,不知道皇上已經禁煙,任由隨行仆人帶些煙草在京出售,第二天這個舉人就在西市被砍了頭。但由于煙草給各國帶來的經濟利益非??捎^,各國的禁煙都是有始無終,很不徹底。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煙草的危害越來越清楚,但禁煙運動已經從歷史上強行“壓服”的做法中走了出來,變成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服”方式。1953年,英國皇家醫學會第一次發表了吸煙與健康的報告,把吸煙與肺癌聯系到了一起;60年代初,英國皇家醫學會和英國衛生部再次指出世界上肺癌致死人數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吸煙;1963年,英國公共衛生署重申“吸煙是造成肺癌的原因之一,而且是所有致癌因素中最厲害的”。
無獨有偶,美國醫政總署也在1963年在總結600多篇論文的基礎上,發表了最有權威最有影響力的“吸煙與健康”的報告,將香煙定為了“殺人犯”。但是盡管這些國家振臂吶喊,受利益的驅使,響應者仍是寥寥無幾。直到1987年,禁煙運動才成了全球性的統一行動,第六屆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宣布,將1988年3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世界衛生組織率先垂范,把總部的煙灰缸全部撤掉。從1989年起,又將每年的5月31日作為年度的世界無煙日,無煙運動從此走向了新的高潮。
出口煙草貨值高達10億美元的巴西,在煙盒上不但印上吸煙導致不良后果的警句,還選定了9張圖片來提醒煙民,在點燃香煙之前,要想想抽煙帶來的危害和后果;新加坡對年滿19歲、有1年以上煙齡的煙民,只要5個月內戒煙1月,就有抽中倫敦、悉尼、中國香港等地旅游和200至2000新加坡幣的機會,最優勝者還可以到德國領取由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10000美元的高額獎金;在英國,政府還制定了一項新的醫院就診制度,對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的病人,看病前必須簽訂一份書面協議,保證改掉壞毛病,才可以就診,否則,醫院有權將其拒之門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