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我們徜徉在中國煙草博物館的展廳里,對那些文物流連忘返時,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是誰想到要建立這樣一座體現煙草文化的博物館?這些琳瑯滿目的文物又是怎樣收集起來并最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
?
這要從26年前的一封倡議書說起。
?
“在大百科輕工卷煙草分支審稿之際,參其事者曾有一共同想法,即籌建一座煙草業博物館云云……竊以時不我與,將貽后世之譏,亦遺憾于今日……當前正值改革盛世,各地技術改造紛起,科研成果累累,從歷史到進展、從政策到生產,搜集整理,以示于人,豈僅啟迪交流之功,亦鑒往知來史料之積累……”1988年5月15日,朱尊權、袁行思、孫瑞申等12位煙草行業的專家學者,率先提出了建立中國煙草博物館的倡議。如今,這封倡議書被制作成匾額懸掛在了中國煙草博物館的醒目位置。
?
對于這封倡議書,當時的國家局領導李益三、江明、金茂先等都作出了贊同的批示。1989年,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煙草學會向全行業發出通知,宣布建立中國煙草博物館。
?
建立一座全國性的煙草博物館,反映中國煙草發展的歷程,體現煙草行業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是行業上下眾望所歸的一件大事。
?
建立博物館需要資金,需要征集和整理大量文物典籍及展品,也需要全面權衡論證后科學選擇建館地址……完成這些工作絕非一日之功。在國家局的指導下,行業有關部門和人員開始了持續多年的籌備工作。
?
在選址過程中,鄭州、北京、天津、上海都被提名。最終經過多方考慮和充分論證,國家局決定把中國煙草博物館建在中國近代煙草工業發源地之一、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2002年4月29日,中國煙草博物館在上海長陽路728號正式奠基動工。
?
在中國煙草博物館建設過程中,歷任國家局領導都十分關心,多次現場考察、指導工作。國家局專門從全行業抽調了30多名業務骨干組成中國煙草博物館籌備處,設立了編寫組、文物組、文獻組、美工組等,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國家局多次召開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專家論證會,開展對國內外博物館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明確了“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精”的建館思路,并就中國煙草博物館成為行業展示中心、資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達成了共識。
?
行業各單位全力以赴支持中國煙草博物館的建設。全行業企事業單位共捐資近1.8億元,行業內外許多單位和個人捐贈煙草文物、藏品和史料達16萬件(套)之多。各省市煙草文物征集聯絡員深入民間,多方尋覓征集文物。不少煙草行業領導、專家學者和民間收藏家還將自己收藏多年的文物、文獻捐贈給了中國煙草博物館,體現了社會各界對煙草文化事業的關注和熱愛。
?
來自全國各地的煙草專家、籌備組成員夜以繼日,為中國煙草博物館的建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陳展設計和布展過程中,從展覽主題制定到陳展大綱編寫,從布展形式策劃到參觀服務構思……無不凝聚著專家們和籌備組成員的智慧與心血。
?
在全行業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7月15日,中國煙草博物館正式建成,成為中國煙草行業兩個文明建設的一項標志性文化工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