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反映老北京生活的影視劇中,都能看到類似的鏡頭:一位北京“大爺”從懷里掏出一個精巧的小物件,從中倒出些粉末撒在手指上,再在鼻子上面一抹--一個噴嚏出來,頓覺渾身爽利。這個小玩意就叫做鼻煙壺。在此前的中國嘉德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銅胎畫琺瑯彩歐式仕女圖鼻煙壺以782萬元成交,成為內(nèi)地拍賣場上最貴的鼻煙壺。此前“外熱內(nèi)冷”、“南熱北冷”的鼻煙壺成為整個市場關(guān)注的熱點。
民間有說法稱“飯可以不吃,鼻煙不能不聞”。漢人吸聞鼻煙始于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鐘,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制作和畫琺瑯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內(nèi)制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shù)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鼻煙壺也是最能體現(xiàn)清朝時代特征的工藝品之一。
材質(zhì)無所不包
在中國古代的工藝品中,鼻煙壺這個門類出現(xiàn)得最晚,但品種最全。基本涵蓋了五大類,由最為普遍的陶瓷、貴重的玉石、新奇的玻璃器以及其他各類材料制成。
能夠制作鼻煙壺的材料很多,有金、銅、銀、瓷、料、玉石、珊瑚、瑪瑙、琥珀、翡翠、水晶、木、竹根、木變石、漆器、葫蘆、果核等,人們可以根據(jù)各自所好廣泛選擇。鼻煙壺的造型除了扁瓶式外,還有知了、象、獅、荷花、鐘、人物、魚、雞、靈芝、茄子、蠟燭等形狀。鼻煙壺的紋飾有山水草木、花鳥蟲魚、瑞禽珍獸、亭臺樓榭、喜鵲報春、鳳穿牡丹、馬上平安、榴開百子、鯉魚龍門、貓蝶連年等。另外,壺面上的文字也寓有吉祥之意,如“福祿壽”、“喜”、“事無不可向人言”、“風去在掌中”等。鼻煙壺體積微小,乃為掌中之物,便于攜帶,可以隨時隨地取出把玩欣賞,令人愛不釋手。
在眾多不同材質(zhì)、形制的鼻煙壺中,以金屬胎畫琺瑯、料胎畫琺瑯的鼻煙壺最為精致,多為宮廷制作。這類鼻煙壺以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作最為精美。在乾隆一朝,工藝品中畫西洋的題材增多,畫琺瑯人物煙壺尤其如此。
收藏提示
材質(zhì)工藝決定價值
行家林先生認為,國外非常重視鼻煙壺中得“內(nèi)畫壺”文化。收藏鼻煙壺,除了講究物料本身的上佳品質(zhì)外,還得注意其造型是否悅目、優(yōu)美及勻稱。有人比喻鼻煙壺的上方兩邊為美人肩,就是強調(diào)線條的優(yōu)美,才具有迷人之處。
鼻煙壺收藏首先看材質(zhì)。一般說來,金銀質(zhì)的鼻煙壺存世量少,銅的相對多一點,且多數(shù)以琺瑯的工藝形式出現(xiàn),收藏價值較高;玉石類鼻煙壺的價值更因質(zhì)地不同而千差萬別,材料越稀少越珍貴;竹和角類鼻煙壺極為少見,牙雕鼻煙壺的市場價值居中;料壺和瓷壺最為常見,收藏價值不高。
其次,工藝水準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鼻煙壺的收藏價值。比如漆器鼻煙壺的材質(zhì)很普通,但因存世太少,而制作工藝又都很精美,所以價值也相對較高。除去名家名款的因素,由于工藝的不同,相同材質(zhì)制作的物件往往也會有天壤之別,這在琺瑯、套料和內(nèi)畫壺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銅胎畫琺瑯鼻煙壺制作難度很大,造價也很高。而套料壺的制作要使用多層燒結(jié)技術(shù),讓深淺不一的色料經(jīng)過高溫融合后極富層次感,從而產(chǎn)生凸雕的效果;內(nèi)畫鼻煙壺,即以特制變形的細筆,用技巧在壺的內(nèi)壁上反畫出纖細清晰的人物、山水等圖案,若是名家制壺,其價值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