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袋與煙桿同屬于一種煙具,北方叫煙袋,南方叫煙桿。與北方的煙袋相比,在南方這個偏僻的古鎮上,這里的男人們所用的煙桿則屬于袖珍型的,其煙桿的長度和煙鍋子都明顯小了許多。
在北方廣大的農村地區,煙鍋子的口徑有大有小,有的如酒瓶蓋,有的如同小指甲蓋。抽煙時,把煙鍋子插進掛在煙桿上的布口袋中,在里面來回攪動幾下,當感覺到裝滿后,接著用大拇指隔著布袋使勁把煙絲壓實,然后抽出煙桿,含到嘴上。由于煙桿的制作材料不一樣,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抽煙時必要用牙齒咬住煙嘴,防止滑落,然后劃著火柴,把煙絲點燃,抽煙的力量就完全取決于煙鍋子內的煙絲了,壓的太實,抽的時候就需要用力,壓的太松,則抽上七、八口,煙絲就燃完了,然后把煙窩子反起向下,在鞋底上或是在桌子角上,輕輕一敲,倒掉里面的煙灰。在北方制作煙鍋子的材料大概有兩種,黃銅和錫,煙桿則是竹子或是銅管,煙嘴有的是玉質。
綿陽一座古鎮上的煙桿則有很大不同,煙桿的制作略顯粗糙,還沒有削掉竹節的竹子、以及有些彎曲錫管,煙鍋子僅有黃豆或綠豆大小,裝填上煙絲后最多抽上兩三口,如要過足煙癮,則需要頻繁的裝。為什么不用大點的煙鍋子?84歲的楊運棟老人說出了緣由,“主要為了節省,一個月最多3塊錢的煙絲,一年也就用三十四塊錢。”
不過,煙窩子雖小,外觀制作卻十分考究。如用竹子作的煙桿,其底部是巧用竹子的根部,將其削圓后打孔,而后用雕有花紋的銅皮包住,花紋上有龍有鳳,常年累月的使用,已經被打磨的锃亮,上面結了厚厚的一層煙油,盡顯古韻。有的竹煙桿則省去了金屬外包裝,打上孔后直接使用,消掉根須后留下的一個個疤痕,則多了一份質樸和原始,不過,吸煙桿唯一的缺點是不好點燃,容易熄火。
五村的71歲劉世舉老人的煙桿已經使用了十多年了,與其他老伙計的煙桿不同的是,他的煙嘴是用銅皮包著的,煙桿上掛著用牛角制作的煙絲盒、兩個銅錢、瑪瑙的圓珠,精美的吊墜顯示著老人家中殷實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在這里碰巧看到一位老人剛剛從嘴巴里吐出一團濃濃的白色煙霧,恍惚間,很快散發開來遮擋住了老人的臉,你此時也許會覺得有些高深莫測,讓人感到有些敬畏。
這里抽煙桿的不止是老人,還有中年人,打麻將時,很小的煙鍋子可以快速裝填,“吧嗒”“吧嗒”兩口抽完,馬上放下,還為打牌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