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任何舶來品都可以將其發揚光大,精致入微,成為一種藝術,像鼻煙壺就是很好的例子。鼻煙是一種煙草制品,就是將煙葉烘烤之后,碾成粉,加入香料制成的,可以用鼻子嗅服,所以稱為鼻煙,在明朝中后期傳入中國。
剛傳入中國之時,并沒有專門的盛放鼻煙的容器。以前有些貴重的藥品,喜歡儲藏在瓷質的小瓶之內。這種瓶被稱為藥瓶。明朝時基本上都是用這種藥瓶來盛放鼻煙。所以,現在所常見的印有“大明嘉靖”或者是“大明萬歷”款字的鼻煙壺,基本上都是藥瓶。也有一些例外,那些是從西洋傳入之時的原器,都是在西洋造的。到清朝時,吸鼻煙的嗜好成為一種時尚,在當時很是流行,不僅王公貴族,連平民百姓也以吸入鼻煙為樂。因而,原來的藥瓶也就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了,于是,就出現了專門盛放鼻煙的鼻煙壺。在康熙時,就已經有特制鼻煙壺的作坊了。許多工藝和創意被廣泛地運用到鼻煙壺制作中去。一時間,各種鼻煙壺爭奇斗艷,千種方法,萬種形式,無不具備。尤其是康熙至乾隆年間,盛世太平,百業俱興,各種手藝,都追求精細完美。而鼻煙壺是男人們天天拎在手里把玩的,很常用,是炫耀的好資本。連普通百姓都會精挑細選,何況是宮廷里帝王享用的御品呢,那就更加精妙了。最好的鼻煙壺自然大多出自宮廷御物。
按理說,鼻煙壺盛一盛鼻煙就好了,但是,清朝時的人們已經把鼻煙壺當成社交的一項重要內容。就像現代人見面互讓香煙一樣,人們喜歡贈送給朋友一些鼻煙。一則表示對朋友的恭敬,二則,可以把鼻煙拿出來,相互欣賞。這其實是商量事情的一種程序。中國人比較含蓄,處處講究婉轉,“曲徑通幽”。但凡有事相商,必定不會直接道出,要從他物引起,拐彎抹角,才說出真實目的。這是中國人說話的一種藝術。而相互欣賞鼻煙,就是一種很高明的交際方式,應酬方法。尤其是讓鼻煙壺經常更換,讓朋友之間有話可談才行,要是常年不更換鼻煙壺,老是對著同一件物什談來談去,難免會讓人生厭,從而對該人產生輕視鄙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