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物中,有一種非常有趣,我卻十分不愿碰的東西,那就是鼻煙壺。不但我有此感覺,很多收藏古董的朋友都有此感覺。隱約間,我們覺得這是外國玩意兒,也可能是吸食鴉片煙之類的工具,是外國人設局害我們的鐵證。因此,我們不玩,留給外國人玩。
鼻煙壺到底是什么東西呢?是一種可以握在手心的玩物,形狀為小瓶子,為什么稱作壺已經查不出來了。瓶子中盛了煙草磨成的細粉,瓶蓋上連著一個小勺,可以把粉舀出去,倒在手心,放在鼻孔,用力吸進去。這可能是當年西洋貴族吸煙的方法。煙粉吸進去后,就會打一個痛快的噴嚏,妙不可言。想象中,應該比抽煙要痛快些,后來為什么改吸粉為抽煙,實令人不解。煙草,英語是tobacco,被稱為“煙”草,應該是在點燃吸其煙以后的事。
總而言之,這種吸煙粉的享受大約在明末清初就傳到中國來了,很快成為中國上流社會的玩物。為了攜帶與使用的便利,中國人把煙粉放在小瓶子里,發明了鼻煙壺,并發展出各種花樣以供把玩,是外國人所沒有想到的。今天在市場上看到的中國古董,沒有比得上鼻煙壺的類型與花式之多的了,可謂數不勝數琳瑯滿目。
這就是它有趣之處。在清朝的時候,這玩意兒一定是官人們不離手的,又是互相饋贈的禮品,所以不但花樣多,制作要精,手感要好,看上去又要悅目。我判斷當鼻煙壺流行的時候,它可能是最受寵愛的玩物,絕對超過文房用具。不用說它的形狀了,只說用的材質好了,幾乎囊括一切傳統工藝使用的貴重材料。諸如玉器、瑪瑙、琺瑯、瓷器、漆器,無所不包。工,都是最精致的,其中量比較大的是玻璃,中國人稱為“料”,就是人工做成的材料,外國人稱之為北京玻璃?!傲稀逼鋵嵤怯猛鈬撇AУ募夹g,做成類似玉器那樣“潤”的不透明的材料,為中國人所特有。由于這種玻璃可以隨意上色,所以“料”的色系很廣,做起小瓶子來,花樣可就多了。料器有單色的,最高級的是黃色。但以白色近玉為底,用“堆”的方法,加上一種或多種色料,再加以細雕,這些小瓶可真有看頭呢。難怪外國人,尤其是婦女,這么喜歡收藏!
另一個有趣之處是種類多,量又大,可以挑選。對于游戲型的收藏家,可以按材質收,可以按色彩收。以瓷質來說,你可以在鼻煙壺中找到所有的瓷器類型。青花、五彩、琺瑯彩、仿官、仿哥、茶葉末,無所不有,甚至有出自宮廷的“古月軒”。想想看,你只要用一個小箱子就可以收盡各種瓷器,會有怎樣的滿足感!
如果你喜歡料器,同樣有多種選擇,透明的、不透明的,多層堆花器、雕花器,夠你選擇、把玩,對于喜歡小玩意兒的玩家,這是一個很空曠的游戲場,供你馳騁。
既然這么好玩,為什么沒有市場呢?
就是因為前文所提到的,真正的中國文物的大玩家不肯在上面花錢,他們在心里排斥這種不光彩的東西。這完全是文化的偏見,連外國人都受影響。
舉個例子來說吧!近年來國內制作了幾個清三代帝王故事的連續劇,很受觀眾喜愛,其小《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十分精彩,我看了兩遍。我特別注意故事中的器物,卻沒有看到官員吸鼻煙的鏡頭;好像只有一個做奴才出身的李衛有過這樣不雅的動作。這一點讓我感到不解。以清代鼻煙壺流行的程度,官員們應該人手一瓶才對,為什么在戲里都看不到呢?我的解釋是,在當時應該是頗多見的,只是到了編戲的今天,價值觀改變了。劇作者既無法想象當時流行的情形,也不齒吸煙的動作,所以就把它清除了。試想乾隆皇帝的御窯“古月軒”都有產品,官員們怎么可能不用呢?正當時應該是時髦的玩物,可以互相交換欣賞的呢!演都不想演,要收藏就更不用說了。
前幾天,我想在網絡上查出某些古董的價值,心念—轉,找到鼻煙壺的網站,發現這種漂亮的小瓶子,與我十幾年前所知道的價格相差無兒,甚至還便宜一些,居然不到一萬元就可買清代的作品,可知鼻煙壺在市場上仍然不受收藏家的青睞。
這些小瓶子的主要收藏族是外國的家庭婦女,難道她們也提不起收藏的興趣嗎?我在網絡看了些數據,才發現原來另有原因。國內近年來的民間工藝受到鼓勵,在制作上已可接上傳統。就鼻煙壺的制作對外國人市場來說,與古董并無多大差別,因為價格較低,更為婦女收藏家或觀光客所喜愛,因此新品大量生產出來,品相不錯,反而使真正的占董失掉了吸引力。
幾年前,我到西安旅行,在一家旅館的賣店里看到一位工藝家,正在制作專賣觀光客的鼻煙壺,是所謂內畫鼻煙壺。這是一種晚清、民初發展出來的類型,是鼻煙在生活中消失,瓶子只供欣賞、把玩以后才有的東西。所謂“內畫”,就是在透明玻璃瓶的里面畫畫,如果畫在壺外面,容易被把玩時損壞,才有聰明人想出這個辦法,有了此法,就可以把繪畫與鼻煙壺相結合了。
制作這種作品需要兩種能力,首先是繪畫的技巧,不論國畫或西洋畫寫生,都要畫家的天才。這是西洋人所說的纖畫(miniature),本身就是一種奇技。由于要畫在小瓶里,必須用特制的筆,反過來畫,需特殊的功夫。所以內畫玻璃瓶有一種奇巧的吸引力,頗受外國觀光客歡迎。今天儼然成為鼻煙壺主要的類型了。
我在西安那家旅社買了一只,畫的是唐代儷人行,雖然是仿古畫,但用色與構圖都有相當高的水平。市面上有很多比較粗糙的作品,大概已經有工作坊,由畫工按照既定的圖樣大量生產了,比較搶眼的是畫了歷史或當代名人畫像的瓶子。
十幾年前,在我尚熱衷于收藏的時候,曾不經意的買過一只略有瑕疵的鼻煙壺。記得在一家很熟的古董店里,看到柜子里放了很多小玩意兒,多是文房用具,做為擺設。我開玩笑的說,這都是些假貨吧!如果有真的古董我買一件。年輕的老板就一件件的要我細看,堅持要我兌現諾言。那些東西中果然也有幾件為清末民初的古董,可是我并不喜歡。想脫身脫不了,在柜子的一角看到一只鼻煙壺,口部與圈足均有損傷,但卻是做工精細的瓷制品。兩面畫的是琺瑯彩的兩只蚱蜢,勇武有力,吸引我的目光,底部有四個紅色篆字,道光年制。雖只有兩寸高,卻很有氣派,鼻煙壺不是我要的東西,但為了脫身就決定買這只小瓶。老板哈哈一笑,說我小氣,干脆送我算了。我不肯,后來付了幾百元了事。原來這些擺設都是他買家具的時候搭上的,這只精致的鼻煙壺流落民間,原已成為鄉下孩子們的玩物,所以才會損傷。用它換成十塊人民幣,他們已經很滿意了。誠然,受傷的瓷瓶,也只能供孩子們玩耍了,我打算把它送給我的孩子。
鼻煙壺雖然是一只小小的瓶子,如果把它當藝術品看,卻也很有看頭的。不談上面的裝飾,單是造型的變化已經夠瞧的了。我曾看過幾本國外拍賣的目錄,拍出的價格非常懸殊,實在搞不清楚收藏家的價值標準。在我看來非常美觀可愛的東西,并不值錢,而他們搶著要的,有時可以高到數十萬美金,我卻看不出其中的道理。我留意古董市場多年,對中國古董的價格略有所知,至少高低的標準是熟悉的,通常藝術性與稀有性均占有一定的份量。在國際市場上,我看了很喜歡的東西,大約也就是比較美觀的東西,通常收藏家們都喜歡;藝術性是一種共通價值。對于鼻煙壺,我曾試著了解,卻不得其門而入,請教古董界的朋友,也不得要領。直到今天,鼻煙壺價值判斷對我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