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的時光過去了,我對一則廣告依然記憶猶新。“您能改變他的命運嗎?”廣告開頭語如是說。廣告在本地兩家報紙上刊發,同時還配發了一張照片,拍攝完成于報紙交付印刷的20分鐘前。
照片中的男子眼窩深陷,唇角下垂,不見一絲笑容。這是一則求助廣告,可是男主人公卻高高昂著頭。不能露笑臉,眼睛要黯然無神,拍照時,這樣的要求令照片中的男人我的父親頗為不爽。
“最好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你身患重病了。”攝影師提醒父親,“你急需一大筆錢……”
與所有的求助廣告相同,這則廣告聲稱我們一家窮困潦倒,度日艱難:父親被確診患了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或可延續生命;后嗣無男丁,膝下二女年齡尚小;相濡以沫的結發妻子還是小兒麻痹癥患者,行走不便。所以,敬請善良的好心人慷慨解囊。
“如果募集到的捐款較多,你還可以修繕一下房屋,甚至可以給孩子交學費,送她們上學讀書。”攝影師指了指我家用藍色防水帆布補綴的屋頂,又指了指我和妹妹,說道。“咔噠”,攝影師拍完照片走了,爸爸的老板替他支付了廣告費。
爸爸把發布求助廣告看做是犧牲全家人尊嚴的無奈之舉。在拍攝照片的兩天前,媽媽的目光落在了爸爸酷愛的鼻煙壺上,鼻煙壺由上等水晶做成,頸部鑲金,還配有一個金質環扣,顯得精美絕倫。它是化工廠贈送給爸爸的紀念品,以表彰他25年如一日,出色的工廠主管職業生涯。
“不行。”爸爸大吼一聲,鼻煙壺得以保留下來。
某日,爸爸的老板、善良的里拉阿姨趕來探望我們。媽媽用米飯、豆腐和紅椒薄餅招待客人。客人是否提供捐助暫且不論,禮貌待客、美食餉客是不可或缺的。里拉阿姨津津有味地嚼著薄餅,“嗯,味道好極了,再來幾張。”媽媽又做了兩打薄餅送給她。
第二天,媽媽收到了里拉阿姨的一封短信,僅寥寥數語:“天氣晴好,多做薄餅。”
在無名好心人給予無私幫助的同時,我們全家也開始了自救行動。捐款不足以讓我們修繕屋頂,卻能讓我們買來大米、辣椒、胡椒、孜然和鹽。妹妹負責淘洗大米和調料,媽媽負責揉面團,搟成薄餅烘烤。我把做好的薄餅用透明薄膜包起來,挨家挨戶叫賣。終于有一天,附近的商店開始紛紛向媽媽訂購薄餅。媽媽蹣跚著腳步忙得不亦樂乎。
每當媽媽萌生出把水晶鼻煙壺拿到典當行寄賣的念頭時,我們就做更多的薄餅來渡過難關。終于,生意漸漸風生水起,媽媽還雇用了8個身患小兒麻痹癥的姑娘,不久后我家的房屋整修一新,我和妹妹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三天前,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訃告在曾經發過求助廣告的兩家報紙上登出,訃告照片上的父親笑容燦爛,雙眼炯炯有神。訃告的落款是:“感恩薄餅廠家人及全體員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