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28號:內畫鼻煙壺———高6.7cm,寬3cm,背面詩作顯示日期:壬子冬月,即是1912年,距今已近百年。
一面是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一面是歐體字法閑逸詩作,當二者同時棲身在一個小小的鼻煙壺內,它的藝術價值儼然超出了使用價值。正是這件巧奪天工的小小鼻煙壺,由祖輩傳下后,牽起了黃平一份斬不斷的鼻煙壺情結。
爺爺生前朋友相贈
“從小跟爺爺長大,爺爺特別疼我,在他去世前再三提到要把這個鼻煙壺傳給我。”1984年,爺爺逝世時,黃平還在大學就讀,對古玩不甚了了,之前只認識這個鼻煙壺正面的人物是曹錕,“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曾靠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而關于這個鼻煙壺的淵源,他在幼年時已熟悉,“爺爺早年在江西撫州做布匹生意時的客人送的,大概是熟客看他有抽煙的喜好,才送給他的吧。”
提起爺爺,黃平道不完溢美之辭,“開朗、大方、敢闖敢為……”從事過布匹生意,進礦場打過工,吃過不少苦,“爺爺跟我說過,最苦時挑著擔子做生意,和爸爸一起在汽車輪子底下睡覺。”正是爺爺的敢闖敢為成就了一番事業,讓黃家成了當時的望族,“爺爺在江西老家的房子是祖屋,有700多平方米。”
“這是好東西,你一定要把它好好保管。”這句話爺爺生前反復對黃平提起。自打老人家接收這個鼻煙壺起,它就沒被用來盛過煙絲,沒履行過一次“本職”,它的存在更像一件藝術品。“鼻煙壺最早在明末清初從意大利傳入中國,到后來好多鼻煙壺都不是供使用的,而是作為工藝品。”因為爺爺離世前的囑托,黃平不僅將家傳的鼻煙壺用心珍藏起來,一時間還被激發了鉆研鼻煙壺的熱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一套鼻煙壺三赴西藏
1987年大學畢業的黃平,所學專業是生化,然而那時起他的業余愛好和個人積蓄就開始跟鼻煙壺緊緊相連,“旅游景點、古玩市場,一切可能找到鼻煙壺的地方都是我感興趣的。”黃平坦言自己的這一喜好,愛人曾一度極力反對,“因為太花錢和精力了……鼻煙壺確實幾乎占據了我所有的積蓄。”
以鼻煙壺會友,黃平結識了國內不少同好,遺憾的是在深圳他還未找到志同道合者,“很希望能認識愛好鼻煙壺的,大家一起聊聊鼻煙壺。”現在,黃平收藏的的鼻煙壺已達200多個,象牙、瑪瑙、紅珊瑚……各種材質的鼻煙壺姿態各異、琳瑯滿目。
一套十二生肖的銅胎琺瑯彩材質鼻煙壺是黃平后來收藏中的最愛,他曾為了它三赴西藏,“第一次是去旅游看到很喜歡,但是價格不理想沒買。心里惦記著,就再為它去了一趟西藏,沒買成又回來,最終第三次去買到了。”
當然,最珍貴的寶貝他舍不得拿出來擺設,爺爺傳給他的那個鼻煙壺一直靜靜躺在一個古色古香的紙盒里,那是黃平專門為它配的,“沒有擺出來,一直隨身跟我走,我搬家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