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好東西就收,即使出價很高
坐一輛比亞迪轎車,手拿一部諾基亞的低端手機,穿著拖鞋,挽著褲腳,頭發散著。如果只看外表,肯定將鄒永生錯認為一名農民工。其實,他是花都“故鄉里”嶺南文化主題公園的老總。該公園其實是一家民營博物館,藏品宏富,讓人應接不暇。其中,百余支煙斗及煙桿惹人注目。
1.55米長的“超級煙槍”你見過嗎?
“故鄉里”的主展廳放著兩個立體玻璃展覽柜,里面陳列著山甘木、馬鞭竹、黃銅、虎骨等各種質地的煙槍。其中一把長1.55米的“超級煙槍”十分特別,據其收藏者鄒永生說,這種長煙槍是有福氣、有輩分的老人才能享用的,因為煙桿太長,不可能自己伸手點火,一定要由小孩子或者晚輩來點。“有子孫繞膝照料生活的老人,晚年當然是幸福的”。
長長的煙槍并非只為中看,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健康。“長煙道可以最大化地將煙油粘住,減弱煙葉中的嗆味、辣味,降低煙葉主要成分尼古丁的毒性,這樣既達到抽煙的目的,同時也有保健功效”。鄒永生又拿出了另外一支用虎骨制作的煙斗。因為虎骨有祛風除濕的功效,這支小巧的煙斗自然包含了養生之道。
那么多煙斗,哪一支才是自己最喜歡的?鄒永生撓一撓頭發,直言每一支煙斗都是自己精心買來的,每一支都很重要。如果所有煙斗陷入火海,會去搶救哪一支煙斗?當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時,鄒永生表示:“我會投身火海,不惜生命搶救每一支煙斗”。
煙斗的價值首在工藝,材料其次
掐指算來,鄒永生收藏煙斗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原來主要收藏陶瓷,但發現里面的水太深。后來廣州搞大拆大建,許多本地人家拆了舊房之后,老祖宗留下來的物件就被當作垃圾一般扔掉,最多也就幾百元處理掉,這讓我十分心疼”。出于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保護,鄒永生開始做民俗收藏,其中,中國傳統煙斗及煙桿就是重要的一項。“中國傳統煙斗及煙桿不像西洋的煙斗,它更注重制作的工藝,而材料倒在其次。而工藝又蘊含了豐富的民間文化精髓”。據鄒永生介紹,他收藏的百余支煙斗主要集中于清代至民國時期,收藏的范圍也慢慢由廣州擴展到全國。“我收藏煙斗,從來沒有刻意過,不是竭盡全力去找,而是碰到好東西就收,即使對方出價很高”。有一次,他看到一支馬鞭竹做的煙斗,工藝非常獨特,但賣家就是不愿意賣。最后,他不惜以一具清代的青花大盤來換。
像收藏其他物件一樣,鄒永生收藏煙斗往往只進不出,以至于寶貝都留在自己手里。寶貝如此多,鄒永生仍不認同自己是收藏家。“叫我垃圾佬也沒關系,我寧愿做一個收藏愛好者”。
鄒永生收藏建議
收藏貴在一個“緣”字,如果碰到自己喜歡的煙斗,能讓自己眼前一亮,就一定要抓住機會買入手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