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是時尚的符號
?
萬千寵愛于一身
它是一種容器;
它小巧玲瓏,不盈一握,曾經是時尚的符號;
它質料精美,題材豐富,集多種民族傳統(tǒng)工藝于一身,是中國所有藝術的縮影;
它曾是身份的象征,從皇帝、王公大臣、達官貴人到文人雅士莫不以擁有它為榮;
洋煙卷的誕生,結束了它的廣泛使用;
它在銷聲匿跡了近百年后,重出江湖,并在今年3月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以550多萬元的成交價驚艷四座。
它就是有著近三百年歷史的鼻煙壺。
從近年來頻頻喊出的“百萬”天價來看,你不得不相信——
故事:《紅樓夢》第五十二回中說,晴雯偶感風寒后高燒不退,頭疼鼻塞聲重。賈寶玉命麝月:“取鼻煙來,給她嗅些痛打幾個嚏噴,就通了關竅。” 麝月果真去取了一個金鑲雙扣金星玻璃的一個扁盒來,遞與寶玉,寶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琺瑯的黃發(fā)赤身女子,兩肋又有肉翅,里面盛著些真正汪恰洋煙……晴雯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樣.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覺鼻中一股酸辣透入腦門,接連打了五六個嚏噴,眼淚鼻涕登時齊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
“鼻煙和鼻煙盒是舶來品,是伴隨中西文化交流產生的,明后期由歐洲商人、傳教士帶進中土。雖是我國古代藝術品中成長最晚的一門,但卻被我們的能工巧匠們發(fā)揚光大,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壺’。”從事鼻煙壺收藏十余年的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楊茂林說。
好鼻煙是選用優(yōu)質的煙草碾成極細的粉末,并配以香料、麝香等各種名貴藥材,經過細加工,在蠟丸中密封數(shù)年才能使用,有驅寒、治頭眩、開鼻等功效。
作為盛放鼻煙的容器,鼻煙壺對于今天的人來說有些生疏,因為吸聞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卻風行一時,朝野上下皆嗜鼻煙,上至帝王貴胄、巨賈富商,下至庶民百姓,宮廷還有專門的造辦處。由于鼻煙的流行,鼻煙壺得以迅速發(fā)展,從而使清代流傳下來的鼻煙壺成為該領域的熱門藏品。魯迅先生在其小說《離婚》中也曾生動地描繪了吸鼻煙者的形象,可見鼻煙壺在中國的影響。隨著煙卷的誕生,鼻煙壺一度銷聲匿跡。
鼻煙壺雖大小只有五六厘米,卻是我國所有傳統(tǒng)藝術的縮影,融歷代文化于一爐,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于一身,采用瓷、金屬、象牙、玉石、琥珀等十余種材質,運用青花、五彩、套料、雕漆、景泰藍等多種技法制作而成,尤其是內畫鼻煙壺,更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一種藝術形式,以玻璃、水晶料為壺坯,用特制的變形細筆,在口小如豆的瓶內反手內繪精妙畫面,可謂鬼斧神工。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哪一項中國藝術品能集這么多“寵愛”于一身,它的收藏者遍及國內外,一些國家還成立了鼻煙壺協(xié)會。
鼻煙壺因為小巧玲瓏、工藝精巧而成為一種雅玩。一年之中隨著四季的變化,佩帶各種質地、形式圖案的鼻煙壺成為當時一種時尚,并成為達官貴人爭強斗富之物,就像現(xiàn)在各種功能繁多、款式時尚的手機一樣,一掏出來倍兒有面子,是社會身份的象征。據(jù)說,嘉慶帝在查抄和王申家產時,各式精美的鼻煙壺達2300多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