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香港蘇富比藝術春季拍賣已接近尾聲,將在5月27日舉行的第六場瑪麗及莊智博鼻煙壺珍藏品拍賣,于5月23~26日在香港金鐘太古廣場一座五樓之“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進行預展。瑪麗及莊智博(Mary and George Bloch)珍藏鼻煙壺超過1700多枚,涵蓋宮廷御用及文人珍玩之品。鼻煙在17世紀由西洋旅者引入中國,因亞洲氣候潤濕,煙末容易受潮,遂以密不透氣之鼻煙壺代替西方傳統鼻煙盒。
中國鼻煙壺材質五花八門,有銅胎畫琺瑯、瑪瑙雕刻、內畫玻璃(1428,22.00,1.56%)等,器雖袖珍,卻盡展清代藝術的多彩多姿。瑪麗及莊智博珍藏出版甚豐,并曾于各大國際藝術館,包括大英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等展出,本次拍賣將呈獻170件拍品,是收藏家購藏珍貴鼻煙壺之難得良機。
記者采訪了蘇富比中國及東南亞區董事、中國瓷器及工藝部資深專家沈恩文先生(SAM SHUM)。
記者:作為鼻煙壺專場的策劃人,你們怎樣找到瑪麗及莊智博(Mary and George Bloch),并一起策劃這次拍賣的?
沈恩文:瑪麗與莊智博伉儷于1980年代初開展其鼻煙壺收藏時,香港蘇富比是區內唯一舉行中國藝術品拍賣之國際拍賣行。博氏伉儷早已積極參與拍賣,成為我們之重要客人。當年仍屬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專家之Robert Kleiner,日后亦成為博氏伉儷的顧問之一。其收藏的不少珍品是購自上世紀80及90年代香港蘇富比多場重要私人收藏之專場拍賣。于2005年秋季,博氏伉儷已委托香港蘇富比拍賣其文房器物收藏,且取得美滿成績,為此次合作奠下基礎。適逢蘇富比植根亞洲40周年,及作為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作中國藝術之首拍,我們能獻上這于鼻煙壺收藏界中舉足輕重之雅藏拍賣,深感榮幸。
記者:瑪麗及莊智博(Mary and George Bloch)為甚么會選擇收藏鼻煙壺?其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沈恩文:莊智博雖非華人,但于1938年已移居上海,后至東京及香港為家,并成功創業。莊智博原已熱愛收藏,醉心集郵。1969年與瑪麗共偕連理后,更拓闊了視野與興趣。包括日本牙雕漆作、中國陶瓷及工藝品、西方現代畫與雕塑。但自1980年代初開始轉向鼻煙壺收藏。除了其袖珍小巧,便于收藏攜帶之特性外,鼻煙壺之材質設計種類之繁多、造工之精巧、琳瑯滿目,可謂集繪畫、瓷器及工藝品之精髓于一身。
記者:鼻煙壺收藏品在過去幾年的價值變化趨勢如何?未來將有甚么樣的發展空間?
沈恩文:對比書畫或御制瓷器工藝品,鼻煙壺收藏圈子之規模未必能夠相提并論。但收藏家之地域分布早已非常國際化,而隨著過去十多年中國收藏家之積極參與,鼻煙壺之收藏價值亦出現明顯增長。這在一些御制瓷器工藝品上也出現于相同材質的其他類別。如白玉、黃玉,或是清三代宮廷御制器物上,尤其是瓷、銅及料胎畫琺瑯器等至為顯著。加上趨向以分段推出之鼻煙壺私人收藏專場拍賣,往往更能引起觀注,甚至吸引新收藏家進場。而成交金額亦屢創紀錄,如同樣來自博氏收藏之清乾隆御制玻璃畫琺瑯西洋仕女鼻煙壺于2011年以2530萬港元創下鼻煙壺之世界拍賣紀錄。此壺原是博氏于1984年3月15日紐約蘇富比以4.4萬美元(34.32萬港元)購入,價值增長愈73倍。
另一博氏藏品,銅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鼻煙壺,于2012年5月拍賣時估價400萬~800萬港元,并以482萬港元售出,遠超于1994年12月紐約佳士得拍賣時之估價8萬美元(62.4萬港元)。此次瑪麗與莊智博鼻煙壺收藏專場第6部分,拍賣亮點同樣朝向多件清乾隆御制畫琺瑯作品。包括清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花藍式”鼻煙壺、及清乾隆御制銅胎畫北京琺瑯「月季錦雞」花鳥圖鼻煙壺,各署《御制》及《乾隆年制》款字、均出自內宮御作坊、巧奪天工。
從以上例子,可見收藏家對高端和精品鼻煙壺,以宮廷御制和皇帝御賞之器尤甚,需求殷切。而來傳有續,或出自名家偉藏之器,益得買家之垂青。相對于瓷器工藝品,近年鼻煙壺之年間上拍件數仍屬有限,加上新進場之收藏家人數亦穩步增加。近年得兩岸故宮博物院之推廣,有關宮廷鼻煙壺制作之文獻資料更呈豐富,對增進藏家或準藏家之收藏興趣和鉆研,起著積極之推動。加上鼻煙壺之素材用料、設計造型繽紛多變,容易引來其他類別收藏家作交差收藏。如玉雕、寶石類別,往往叫玉石和珠寶收藏家愛不釋手。或有個別瓷器藏家喜集各式青花、粉彩山水花鳥鼻煙壺,配合其他大器瓷作,令收藏更見豐盈多樣。貴重收藏現身拍賣市場,往往對收藏風尚造成推動和刺激,這次瑪麗與莊智博鼻煙壺收藏專拍,相信也能為收藏家們提供良機,一起分享博氏伉儷的收藏熱枕和樂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