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總是叼著個長長的玉米芯煙斗,身著咔嘰布軍服,頭戴一頂戰斗軟帽,眼睛上戴著一副黑色墨鏡,一派驕橫不羈的樣子,這就是笫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
麥克阿瑟將軍無論在什么場合,嘴里總是叼著個長長的玉米芯煙斗,讓人感到很奇怪。作為一名赫赫有名的將軍,為何嘴里總叼著個簡陋的玉米芯煙斗?這在許多人心中,一直像個謎一樣籠罩著,百思不得其解。
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一個軍人家庭里,喜歡抽玉米芯斗是阿肯色州小石城許多人的一種習俗。玉米芯煙斗是用栽種的玉米成熟后,去其玉米顆粒,取其穂軸,經過2年左右的時間風干,然后再經其它工序處理,最后上膠制成。玉米芯煙斗具有質輕,多孔散熱等優點,由于這種煙斗價格便宜,尤其深受這一地區農民和低收入者市民的喜愛。
麥克阿瑟的父親老麥克阿瑟曾是美國陸軍的一名中將,老麥克阿瑟就是一個喜歡抽玉米芯斗的人。從小,麥克阿瑟就隨父親在軍營里長大。軍營里,身穿制服,腳蹬長靴,皮鞘锃亮,嘴里常常叼著玉米芯斗的父親,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麥克阿瑟在他的回憶錄《老兵永不死》一書中,曾深情地寫道,我最早的記憶是父親抽玉米芯煙斗,而這一切,都是我父親給予我的一生愛好,刻骨銘心,難以改變。
麥克阿瑟和父親感情很深,還是在他孩提時代,父親每次抽玉米芯斗煙時,總是愛讓麥克阿瑟為其點煙。看到父親抽玉米芯煙斗的那份滿足和幸福的樣子,麥克阿瑟總是感到父親很酷、很瀟灑。
父親還常常將玉米芯煙斗讓麥克阿瑟叼在嘴上,看到兒子嘴里叼著個玉米芯煙斗走來走去,父親就會哈哈大笑起來,贊賞道,這才是我的兒子,這樣子,才像個真正的男子漢!
麥克阿瑟聽了,嘴里叼著父親的玉米芯煙斗,驕傲地挺直了腰桿,感覺自己真的像父親所說的那樣,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在父親耳濡目染下,麥克阿瑟在中學時,就已經是抽玉米芯煙斗“老槍”了。小小年紀,就開始抽玉米芯煙斗,在老師的眼里,他就是個“另類學生,”為此,他曾受到老師多次嚴厲警告,甚至險遭開除處分。好在麥克阿瑟學習成績一直是出類拔萃,老師最后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他網開一面了。這是麥克阿瑟在學校就開始享受的一種特殊待遇。
“二戰”時,美國著名的《華盛頓郵報》戰地記者約翰森在“密蘇里號”巡洋艦上采訪麥克阿瑟將軍,問他為什么總喜歡嘴里叼著個玉米芯煙斗?
麥克阿瑟將軍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照片,看著這張照片,麥克阿瑟將軍眼睛里頓時溢滿了柔情。他深情地說道,我感到父親正在天堂里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小子,嘴里叼著個玉米芯煙斗,這才像個真正的男子漢!
約翰森看到,這是一張老麥克阿瑟穿著軍服、抽著玉米芯斗在前線指揮打仗的照片。那一刻,記者心里頓時全明白了,眼睛里也泅上了一片晶瑩。
后來,約翰森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在讀者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麥克阿瑟將軍嘴里總是叼著個玉米芯煙斗,從某種角度上講,這是他父親老麥克阿瑟“教唆” 的結果,積習難改。另一方面,冥冥之中,他也是感受到父親在天堂里賜予給他的一種力量和信心。這種力量和信心,像一條看不見的紅絲線,將他們父子倆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因為父親一直在他身邊,永遠不曾離開。
“二戰”結束后,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從小城走出來的將軍,阿肯色州小石城在許多街道、廣場上,都建有麥克阿瑟的雕塑。每個雕塑總是有一個麥克阿瑟標志性形象:嘴里叼著個玉米芯煙斗。在阿肯色州小石城軍事博物館里,在麥克阿瑟二戰中用過的物品中,就有他使用過的一只玉米芯煙斗。
玉米芯煙斗造就出了一代梟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