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簡而言之,就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內畫鼻煙壺是鼻煙壺六大分類中的一種。了解鼻煙壺的歷史先從了解煙文化開始。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貴香辛藥材,或用花卉等提煉經過發酵制成。用時以手指粘上煙末送到鼻孔,輕輕吸入。鼻煙是一種舶來物,它是在1581年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獻給明萬歷皇帝后,始通中國。鼻煙一開始盛放在小盒子里邊,容易受潮、走味失去功效,宮廷造辦處就拿這種盛放中藥丸的小藥瓶盛放鼻煙,后來在配木塞、配小勺后,就形成我們所說的鼻煙瓶。人們為了區分藥瓶與鼻煙瓶,又將其改稱為鼻煙壺。在清代,皇帝喜歡聞鼻煙,上行下效聞鼻煙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有的人甚至不聞鼻煙,也會將一個煙荷包掛在腰間,作為一個裝飾品。
鼻煙壺的造型美觀,材質考究集百工于一身。按其材質可將其分為六大類。第一類,料器鼻煙壺,料器是最早用于制作鼻煙壺的材質;第二類,玉石鼻煙壺,玉石鼻煙壺材質較為名貴,同時也是我國琢制工藝的完美體現;第三類,有機物鼻煙壺,有機物類鼻煙壺千奇百怪,蔚為大觀,煙壺的選材,竹、木、牙、角,無奇不有;第四類,金屬鼻煙壺。金屬鼻煙壺以銅、錫居多,以金、銀等貴金屬及琺瑯彩金屬胎最為名貴;第五類、陶瓷類鼻煙壺;六大類中起源最晚的就是內畫鼻煙壺,但它把中國獨特的造型藝術與傳統的書畫藝術巧妙融合為一體,又被稱為“中國一絕,鬼斧神工”的藝術。
內畫起源于清乾隆、嘉慶年間,關于內畫的起源有這樣一個趣事。傳說有位小官吏進京辦事,由于沒有賄賂朝廷官員,公事一拖再拖,最后只能寄宿于廟宇之內,他嗜好鼻煙,用完后又無錢購買,只能靠煙勺劃取鼻煙壺內壁的煙垢來暫時解除煙癮,正好被一位老和尚看到,于是萌發在內壁作畫的想法,由此誕生了內畫鼻煙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