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雕綠地鼻煙壺,取材“劉關張三結義”故事,由民國時期景德鎮燒造,壺底的China標志著這是當時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的出口瓷器。煙壺雕繪,古樸凝重,色彩鮮艷。審視這個把玩于掌心之間的煙壺,會覺得劉關張三人像是戲劇中人物,妝飾頗有戲臺腔。是的,晚清至民國的粉彩人物,往往以戲劇形象作為模本,真正的故人有誰能見。
劉備有句名言:“大丈夫不給國家出力,還嘆什么氣!”劉備是有感而發,他那張臉,是會變的,他是君子,是好酒肉的朋友,是復仇者,又是愛的受益者,是個謀士,還是個會示弱從而得到他人同情的人。而這一切的變化,都圍繞著他的需求展開。其實,桃園三結義,不僅僅是指劉關張三人結拜,還指第三次結義。劉關張的第三次結拜,地點在村西桃園,那些日子雖然春暖花開,但劉備的生活依然貧寒,他是拿不出銀子犒賞弟兄的,只好用泥巴捏出個元寶,涂上些金粉,騙過了關張,二人以為劉備有底氣呀。那么,前兩次又是發生在何時何地呢?據書載,第一次結拜,是劉備以大神力,把關張二位搞定,地點在街市上面。接著就是拾了幾根干柴作為香燭,這是一次好漢欣賞好漢的活動。第二次結拜,是由張飛設計的,在所謂后花園內,安排了個筵席,借口是第一次結拜,過于敷衍,這次要行大禮,辦大事,于是,就對天盟誓了。
藝術品與小說刻畫人物,原不是一個版本。小說中的關羽九尺高,長須飄,臉棗紅,眼丹鳳,威武高大,在這只煙壺中,看不出這個特點。張飛的豹子頭、圓眼睛、胡須像鋼絲,也有些對不上號。劉關張萍水相逢,曲曲折折打得火熱,確定是干一番大事業的,也給后人留下了英雄無怨無悔的印象。所以,雖然鼻煙壺上的劉關張可能與書中描寫的不一樣,但一定是我們心中英雄的形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