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細如探針一樣的勾筆伸進巴掌大的鼻煙壺,然后在壺壁內反向落筆作畫,從而在壺外欣賞到精妙絕倫的圖案……這種畫法稱內畫,是我國一種獨特的傳統工藝。2012年,廣靈內畫這一傳統絕技被列入大同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據悉,內畫融合了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意蘊氣度和民間手工藝的精湛技藝,起源于畫鼻煙壺。明萬歷年間,西方人把鼻煙傳到中國后,鼻煙壺作為禮品開始盛行。為了使鼻煙壺更具美感,丹青大師們開始在壺內作畫,并在清光緒年間將鼻煙壺內畫發展成為一門藝術。其畫法是以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由于把玩于掌心的扁型小壺壺口直徑僅綠豆大小,要將探針一樣的勾筆伸進壺內,用反向落筆的技法在只有方寸的壺壁上描繪丹青,再加上壺壁窄小又不太透明,所以內畫的創作幾乎屬于盲畫,能繪出精美絕倫的畫面決非易事。也正因此,內畫被譽為“鬼斧神工的藝術”,堪稱“中國一絕”。
張建宏,現為大同市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協會會員、廣靈蕙花紙制品有限公司設計師,他也是廣靈內畫創始家族第四代傳人,1971年出生于廣靈縣望狐鄉呂家洼村。張家是當地出名的鼻煙壺內畫世家,張建宏從小跟隨奶奶學習內畫藝術,15歲時就已掌握了內畫藝術的運筆及彩繪方法。1996年他從山西大學工藝美術系畢業后,又于1998年在中央美院進修,系統的專業學習使他的繪畫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而在繼承家族畫風的基礎上,他博采眾長,經過幾十年的磨礪和探索,使自己的內畫技藝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的內畫作品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魚蟲應有盡有,而且設色古樸、勾勒清晰,書法雋秀、意境高遠。主要作品有《奔馬圖》、《聽泉》、《高山流云》、《映山紅》、《水神堂》、《金陵十二釵》等,其中《奔馬圖》曾于1992年被日本著名畫家加山又造作為珍品收藏。2011年7月,他的作品又入展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
內畫藝術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并形成了以京、冀、魯、粵為代表的四大流派,但現在多數都已失傳。據悉,目前全國真正從事內畫創作的不過幾十人,這門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而內畫藝術在我省幾屬空白,因此,張建宏的內畫藝術不僅填補了我省的空白,也豐富了傳統民間工藝的內容。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