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收藏海泡石煙斗,海泡石是一種珍貴的多孔礦物,主要成分為含水硅酸鎂(Magnesium Sili-ca)是自然界中最具滲透性的物質之一,由數百萬年前,海中微生物的軀殼沉積洋底,石化而成。海泡石質輕,散熱性好,而且由于石質細膩、柔軟,故容易在外壁雕刻出十分精巧細致的浮雕圖案,一般是把斗缽雕鑿成人物的頭像,這些頭像多為歷史上的名人,也有神話傳說中的主人公,也有的工匠會雕刻一些動物、器物之類的造型,比如最常見的高爾夫球造型等等,既美化了煙斗,又增加了煙斗的價值,使其具備了很高的藝術價值。最優質、最適合用于煙斗制作的海泡石原料,產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東南約200英里,名為Eskisehir的小村莊,被賦予“海泡石之鄉”的美譽。工人深入地底約400英尺采挖,過程艱辛。經歷多重篩選、去雜工序,并由熟練工匠精心雕琢,制成精致細巧的精品煙斗和煙嘴。
我第一個收到的煙斗是2005年去北京出差,一位戰友知道我喜歡收藏工藝品,臨走時贈送了一個從土耳其帶回的海泡石煙斗,其款式是福爾摩斯頭帶獵鹿帽(圖左1)當時我見了就很驚喜,愛不釋手地將它握在手中翻看,如此精美的工藝品,不知是何物?是陶瓷,感覺太輕;是象牙,卻沒有“Retzius”紋。其精湛的雕工,可同西方博物館見到的石雕工藝媲美,于是我將它珍放在家中的紅木玻璃櫥中。
第二個是2009年我在英國一家免稅店,見到了一個“圣誕老人煙斗”(圖左2)其形態慈祥、胡須滿腮,顏色略黃,煙咀是琥珀制成的,工藝極致到位,于是花了249.95英鎊收下了這件東西。像這樣好的煙斗,在國內是很少見的,既使看到的無論從材質上或工藝上我是都無法接受的。
第三個煙斗是2010年4月25日世博會試運營期間收進的。我前后八次去了世博會,而且每次土耳其館是必進的。主題為“安納托利亞:文明的搖籃”一座宛如夢想迷宮紅色盒子的土耳其館內,在展館最后一部分設置了帶有土耳其特色的工藝品專柜,海泡石煙斗是主辦方展出的其中一項傳統工藝品,品種主要有人物頭像和球狀型的煙斗,前者為特制皮盒包裝,后者為絨布長盒包裝;我僅以人民幣1000元收進了一個款式為奧斯曼蘇丹頭像煙斗(圖左3),裹著頭巾、翹眉、八子胡,作品充分顯露了帝國首相桀驁不馴的神態,為六個煙斗中體積最大的一個。
第四個煙斗(圖左4)是5月2日世博會正式開幕第二天,我以同樣的價格收到的,款式是英姿勃發的印底安人頭像。柜臺里存放的人物頭像煙斗銷路很快,以后我幾次去展館,頭像煙斗已見不到了,剩下的全是絨布長盒包裝的球型器狀的煙斗了。
第五(圖左5)、六(圖左6)二個球狀形煙斗是10月2日我僅以每個500元收進的。之后我再進館,海泡石煙斗就見不到了。
從西方文學名著《名利場》《紅與黑》《基督山伯爵》到薩特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里等書中出現的男主人公的性格道具、典型象征,煙斗似乎已經成為歐洲紳士的符號、男人的一部分。“如果天堂里沒有煙斗,我寧愿選擇地獄。”19世紀后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馬克·吐溫曾如是說。煙斗從一個單一的煙草消費工具,演變成為一件集合了精湛工藝、品位象征的藝術品。海泡石素有石中“白金”的美譽,在歐美等國銷量很大,美、法、英、奧等國還有不少珍藏海泡石藝術品的博物館。
我是一個甜食愛好者,當時轟動世博會誘人的土耳其大叔冰激凌,每次走到出口處是人聲鼎沸,我竟然麻木的一次沒有光顧。我是煙酒不沾的,收藏海泡石煙斗,主要是緣由我對藝術品的追求和癡迷,也是我一次享受藝術品收藏過程中難以割舍的美好回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