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銅鏤空花鳥紋水煙壺。
?
白銅景泰藍水煙筒。
所謂水煙,就是先讓煙氣從水中過濾后再進入口中,以減少煙氣對口腔和喉部刺激的一種煙草吸食方式。這種吸煙方式在明朝由中亞地區傳入我國西北部后逐漸風靡全國各地,蘭州也成為當時水煙絲生產加工的中心,有“蘭州水煙甲天下”之譽。清人對水煙品質曾如此描述:“北邊錠子積如丘,誰與南人話老秋。錯忍小桃絲縷細,提壺爭詡產蘭州。”由此可知“水煙本出潮州,今蘭州出者更佳”,以至于食煙者把“更佳”的蘭州水煙當作夸耀的資本了。
水煙壺也稱水煙袋,是水煙的吸食用具,大多工藝精細、材質貴重,主要流行在清中晚期以及民國初期,民間甚至出現過“千錢爭買青銅壺”的場景。民國中后期,因卷煙占據了城市及上層社會與富人的吸煙領地,水煙壺雖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我國城鄉的部分煙民仍然在使用水煙壺。在清末民初的人物照片上,我們常可見到案桌上放置的物品中有水煙壺,還有人直接將其捧在手中,更說明了水煙壺與人們生活的親密關系。
水煙壺的形制較為復雜,一般由煙管、吸管、盛水斗、煙倉、手托、通針、鑷子等構成。清人李調元的《童山詩集》曾寫道:“水煙壺,腹如壺,以銅為之;柄如鶴脛長,其筒入口,以噓煙氣;其煙嘴橫安背上,腹內受水,噓畢則換。”從其描述中可見水煙壺是一頭進氣,另一頭吸食,中間貯水。吸食時,煙氣穿過水斗,可濾掉煙氣中的雜質,還發出悅耳的水鳴聲。在民間還流傳著描寫吸水煙的短句:“取出煙絲捻成團,輕輕按入銅煙窩。吹燃紙媒點著煙,咕嚕咕嚕吸一口。提起煙管微微吹,煙灰彈出再重來。”令人感覺十分生動有趣。
水煙壺的材質以白銅居多,也有黃銅、紫銅、竹木、銀、鋁、瓷等材質。白銅是以鎳為主要添加元素的銅基合金,呈銀白色,故得名。白銅能顯著提高器物的強度、硬度和耐蝕性,所以用白銅來制作水煙壺就是充分考慮到了其材質的特點。白銅延展性好,用其能制作或方或圓或多邊的不同造型;白銅硬度高,則使得水煙壺在使用中抗沖擊而不容易損壞;白銅耐腐蝕性強,使水煙壺不易為煙堿等物質所腐蝕。
清末民初,廣州、蘇州、漢口三地工匠打造的水煙壺最為精巧耐用,“廣東十八鋪陳連記”、“姑蘇老成海雙店記”、“漢口正街姚太和”、“姑蘇吳步順”、“漢口李祥泰”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品牌。
水煙壺身以方形為多,雙筒形壺身次之,異形屬稀見,壺身的兩側除了光素無紋外,常見的還有淺鏨、陽刻、浮雕、深鏤、琺瑯等裝飾工藝。鏤空水煙壺采用深鏤工藝,壺身表面的圖案花紋較寬粗,留有較多的空隙,以便顯露出底下的一些花紋,有的是澆鑄,有的是錘揲,在小小方寸間,完成令人驚嘆的藝術創作。
琺瑯彩裝飾的銅胎水煙壺在民間深受煙客喜愛,俗稱“景泰藍水煙壺”。由于琺瑯彩工藝多在清代宮廷使用,民間較少,至晚清民國時期雖已普及,但也還是一種較為復雜的工藝。景泰藍水煙壺將這種工藝在構圖布局、掐絲手法、點彩打磨方面的要求和特點充分展現出來,讓我們看到這一器物端莊富麗的面貌,所以琺瑯彩的銅胎水煙壺在水煙具中屬于貴重的高檔品。
據了解,目前存世量較多的是淺刻工藝水煙壺,其刻有山水、人物、花鳥、詩詞等內容,種類繁多,是中國傳統工藝與詩、詞、畫、字的完美結合,可供文人雅士在吸煙的同時把玩觀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