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生活,會常常看到有上了年紀的藏族老人在吸食鼻煙,關于鼻煙在中國的起源,清代的趙之謙在《勇盧閑話》記載道:“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里亞國。萬歷九年,利瑪竇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國人多服鼻煙,短衣數重,裹為小囊藏鼻煙。”
而在西藏,吸鼻煙早已成為藏族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生活習俗,隨著這一習俗的流傳,鼻煙的容器——鼻煙壺,也漸漸演繹出了一種獨特的民族器物文化。
據專家介紹,鼻煙壺最開始是從游牧民的生活中開始流傳的,古時候,由于游牧民過著經常遷移的生活,從而養成了把日常生活用具,如針線盒、火鐮、腰刀等佩帶在身上作為裝飾品的習慣,鼻煙壺就是其中之一。其后才漸漸發展到整個藏族地區。
現在,很多古董店里,都有著各種不同的鼻煙壺收藏,據說藏族的鼻煙壺在收藏品市場中是一種很熱門的收藏品。很多人都喜歡從鼻煙壺中尋找古代藏族同胞們的生活軌跡。
而由此也衍生了人們對鼻煙壺歷史及文化的研究。據專家介紹,鼻煙壺按其質地來分,大體可分為四種,即角質、皮質、木質、鑲珠寶類等。
角質的鼻煙壺多為早期產生,牛角、公黃牛角、公犏牛角、羊角、巖羊角、鹿角等都可以做鼻煙壺;皮質鼻煙壺,材料大都取自獐皮的頸部至頸下端的皮,這種鼻煙壺可以讓煙末與袋內粗糙的表面磨合得更細。很多藏族人還會在煙袋上穿一條皮繩,并系上小銅鈴,當鼻煙壺在拇指上敲擊的時候會發出悅耳的鈴音,讓吸煙者樂在其中;木制鼻煙壺,一般取材于優質的木材,其造型有空心圓形,也有上下合蓋形;珠寶類鼻煙壺,這種鼻煙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當西藏人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時,人們的審美觀也不斷提高,對鼻煙壺的質地和造型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珠寶類鼻煙壺一般選用珊瑚、翡翠、綠松石、象牙、細瓷、玉石、青金石、瑪瑙、水晶等材質。
西藏的鼻煙壺文化并不是單獨發展出來的,它的發展受到了相鄰區域、民族、國家之間的影響。比如清朝時期,中原王朝盛行的鼻煙壺大多造型細膩、精致、小巧,形狀多為扁圓形。流傳到西藏后,影響了西藏鼻煙壺的發展,形成了粗中帶細、剛柔并濟的特點。
正是因為人們對鼻煙壺文化的熱捧,使它漸漸成為藏族人的身份象征,同時在送禮饋贈、爭奇斗富乃至官場賄賂方面也有了它的身影。
據一位鼻煙壺的收藏家介紹,西藏的大多數鼻煙壺皆出自民間作坊,所以在題材的選擇與創新方面,有著民間特有的樸實美,而這種風格也正是藏民族的性格在器物中的表現,了解了鼻煙壺,也算是了解了一部分藏民族的傳統文化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