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一種煙草制品。明萬歷九年 (1581) 由意大利傳入中國。其原料為經晾曬后的富有油分且香味好的干煙葉。制作時,先拍除煙葉上的沙土,再在碾磨上磨細,篩取 100目以下部分,和入必要的名貴藥材,然后封貯在陶缸內埋入地下,使其陳化一年以上,并窨以玫瑰花或茉莉花增加其香氣。用時以手指粘上煙末送到鼻孔,輕輕吸入。消費者主要為西藏、內蒙古等地的牧民。
解秘中國古代鼻煙配方中的保健(藥用)功效
鼻煙以玩意兒傳入中國,在皇宮大興后中醫就對鼻煙進行了再創造加工,即配以中藥材加以更多的保健功效,整理各類古方中的用料列表如下:
1、龍腦(冰片)
【藥性】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功用主治】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
2、薄荷腦
【性味】《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 【功能主治】芳香藥、調味藥及驅風藥。可用于皮膚或粘膜產生清涼感以減輕不適宜,主疼痛。
3、安息香
開竅藥,治中風昏厥、心腹諸痛,有開竅、行定血之效。
4、丁香
【功用主治】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5、肉桂
【功用主治】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6、肉豆蔻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大腸經?!竟δ苤髦巍繙刂行袣?#xff0c;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7、麝香
氣味芳香,是一味治療神志昏迷的要藥,李時珍認為許多風病、氣病、血病、驚癥瘕等病,經絡閉、孔竅不利,也須用麝香治療,因其活血通經的作較強,故孕婦忌用,以免流產。
8、辛荑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散風寒,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9、細辛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10、乳香
【功用主治】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后瘀血刺痛。
11、沒藥
【功用主治】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毒V目》:"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肌,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
12、紅花
【功用主治】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13、降香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脅痛,胸痹刺痛,跌撲損傷,外傷出血。
14、迷迭香
【性味】能治各種頭痛。和硼砂混合作成浸劑,能防止早期禿頭。
15、茴香
【功用主治】溫腎散寒,和胃理氣。治寒疝,少腹冷痛,腎虛腰痛,胃痛,嘔吐,干、濕腳氣。
16、厚樸
【功用主治】溫中,下氣,燥濕,消痰。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
17、沉香
【主 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18、甘草
【功用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19、白豆蔻
性味辛溫。有與砂仁相似的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功用。常與砂仁同用。
20、砂仁
【功用主治】行氣調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
21、白芷
功用主治: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22、樟腦
【功能主治】通竅辟穢,溫中止痛,利濕殺蟲。用于寒濕吐瀉,胃腹疼痛;外用治疥、癬、齲齒作痛。
23、人參
【功用主治】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