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打火機情有獨鐘,家里書柜不放書卻放滿打火機,退休后,他找到了自己的樂趣。
在丹東市六道口街道天增社區,有一位72歲的居民董文寒,是位打火機收藏“發燒友”。6年來,他共收藏了近千支打火機,以至于走進他的家,就仿佛走進打火機的世界。
近日,記者走進董文寒的“收藏工作室”,被眼前數不清的打火機所震撼,塑料的、樹脂的、金屬的、動物的、人物的、單個的、成組的……原本普通的打火機,在這里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
有喜悅也有遺憾
董文寒告訴記者,他收藏的打火機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自費買的。平時無論是逛市場,還是去旅游,他都不會放過“淘寶”的機會,見到喜歡的打火機他都會被吸引住,并想方設法弄到手。
董文寒指著一個板凳造型的打火機興奮地說:“這是2009年夏天無意中從一個收廢品的老人那里獲得的;這個手槍造型的金屬打火機是我厚著臉皮跟朋友要的;那個汽車造型的打火機是去年在網上淘回來的……每得到一件新寶貝都高興得睡不著覺。”熟知董文寒的人送了他一外號叫“火機癡”,用董文寒自己的話就是:“這可都是我的心肝寶貝啊!”
董文寒把它的這些寶貝一件件地給記者介紹了起來。但說著說著,董文寒突然失落起來:“幾年前我去上海旅游,在一個商場里看到一套別致的刀具造型打火機,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董文寒說,可是那套打火機只在自己身邊“待”了不到6個小時。原來,董文寒在上海坐飛機前,機場的安檢人員搜出了這套刀具造型的打火機,說什么也不準董文寒把它們帶上飛機。無奈,董文寒只好遺憾地把那套打火機留在了機場。
想建個“打火機博物館”
董文寒家的客廳里有一個書柜,記者發現書柜里并沒有“幾本書”,而是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打火機,古樸的“桌椅板凳”、式樣齊全的“槍支”、造型各異的“自行車”、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
“這些都是打火機嗎?”記者問,董文寒點點頭。
董文寒告訴記者,家里這個書柜已經成了一道風景,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每位到家里來的客人,很多人一進門還沒來得及落座便圍著這個書柜轉上好幾圈,并嘖嘖稱奇。
隨后,董文寒又搬出幾個箱子,打開給記者觀看。只見里邊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塑料打火機。“因為條件有限,所以不能什么樣式的都買,但是我覺得收藏這些普通打火機也是很有意義的。” 董文寒說,在他眼里,打火機已不再是單純的取火工具,而是藝術品。現在他對打火機情有獨鐘,圖的就是一個“樂”字。如果有條件,他還想把這些打火機集中到一處,辦個打火機博物館呢。
董文寒所有打火機中,便宜的5毛錢,貴的有上千元。閑暇時,他總會將打火機拿出來挨個擦拭一遍,看看打火機的電子是否還有電,是否能打著火。這已成了他退休后的一大生活樂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