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虛構的神靈動物,處于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幸運、成功的標志。龍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子(皇帝)權力的象征,代表著權勢、高貴。辛亥革命之后,滿清帝制被推翻,龍由天子的象征變成中華民族神圣的圖騰。數千年來,無論在官府還是在民間,龍的形象有著廣泛的存在,是各方藝人們所熱衷創作的對象。
這件清代綠釉雕瓷龍紋鼻煙壺,高7.5厘米;壺身為瓷料,蓋為珊瑚料;浮雕一條飛龍騰躍于祥云之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真是巧奪天工。細細觀之,龍閃轉騰挪之間,龍角蒼然,龍須勁張,片片龍鱗清晰可見。龍的眼睛圓睜,炯炯有神,正怒視蒼穹,張開的巨嘴里舌尖微吐,似在迎風龍吟咆哮,龍威不減;鼻孔畢露,仿佛騰挪漸趨勞累,正呼呼喘著粗氣;牙齒露于外,龍爪等細部刀法細膩,刻畫精細。整個鼻煙壺遍施綠釉,周身凹凸有致,小巧玲瓏,把玩之間,龍紋深雕細刻,紋路清晰,觸手可辨,云靜龍騰,一動一靜,折射出龍躍九州的力量之美,釉色清雅細膩,手感光潔柔滑,令人賞心悅目。壺的底部題有款識:“王炳榮作”。該鼻煙壺現藏武漢博物館。
王炳榮是清末景德鎮制瓷名家,以擅長瓷雕著稱。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將他與另一名景德鎮瓷雕著名藝人陳國治并提,說他“頗善斯制”,其作品題材廣泛,動物、花鳥、人物皆有,傳世品有鼻煙壺、缸、瓶、印、印盒、蓋碗、爐、筆筒、筆洗、硯、硯盒、水洗等,以文房用具為主。
在這件鼻煙壺上,盡顯作者構思之巧妙、器物之華美、雕刻之精湛,紋飾自然,線條流暢,造型優美,深淺勻稱。在7.5厘米的袖珍之地營造出如此生動的場景圖案,將瓷雕與釉色相結合,而且充滿了濃郁的中華龍文化特色,形神俱備,實屬難得。
鼻煙傳自西方,大約于明代被傳入中國宮廷,后流于民間,吸聞鼻煙成為明清時期官員、富人較常見的一種生活方式。鼻煙壺可以說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可謂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它不僅是盛裝鼻煙的實用容器,還是供人們賞玩和顯示身份地位的藝術佳品。在我國清代,制作鼻煙壺技藝高超,主要有色澤鮮明的瑪瑙、琥珀、水晶、象牙、珊瑚、玉石、翡翠、銅、瓷、玻璃等多種材質。我國是制瓷大國,所以瓷質鼻煙壺一直是鼻煙壺中的主流產品,其制作工藝精巧,種類繁多,雅俗共賞,是人們吸聞鼻煙時相互把玩、欣賞的工藝藝術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