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子健進行內畫創作時,在旁邊觀看的我們連呼吸聲都調低了分貝,似乎比正在創作的他還要緊張。手握細筆在口徑不足9毫米的鼻煙壺內壁上創作出生動傳神的精美畫作,張子健告訴記者:“除了熟練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清的凈心,手隨心動,畫面才會傳神。”
“70后”的張子健如今已是冀派內畫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在內畫界算得上是“名門之后”,他的伯父便是冀派內畫藝術大師莊樹鴻,能走上內畫藝術之路,張子健認為離不開幼時父輩們的藝術熏陶。“小時候,我的舅父和父親都在工藝美術廠上班,每天放學我都會去廠里等父親下班一起回家,有時會到舅父繪畫的科室,看著他在小瓶子里寫寫畫畫,感覺很有趣,就天真地和舅父說想要學這個,舅父在科室給我弄了一張小桌子,后來那就成了我寫作業和畫畫的地方了。”張子健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起了自己與內畫藝術的結緣。
后來,張子健在美術學校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傳統繪畫。1986年畢業后,正式拜內畫大師王金山先生(其舅父)為師,開始學習內畫技藝,步入了職業內畫的生涯。
“最開始學內畫的時候沒想到會有這么難,以前畫畫都是用毛筆在紙上畫,揮灑自如,現在改用特制的金屬鉤筆伸進小瓶子里畫,整個手都不聽使喚了,一開始畫,手心里就都是汗。”張子健對記者說。
在舅父王金山的耐心指導下,張子健逐漸適應了這種作畫方式,他也開始了對內畫藝術的狂熱鉆研。畫內畫需要專注,那時的張子健最怕家里來人串門,后來干脆把自己反鎖在家里,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安心創作。
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和實踐,張子健深得舅父王金山大師的真傳,繼承了冀派內畫的正統。28年的內畫創作生涯也使張子健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他精通山水花鳥、人物肖像,但是尤其喜愛和擅長繪制猛禽猛獸,他創作出的《虎嘯圖》、《獅吼圖》、《雄風》、《鷹嘯長空》等內畫作品先后被國內及日本、美國、加拿大等中外收藏家收藏。張子健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擦、點、勾、撕等技法,運用到內畫鼻煙壺的創作之中。在創作上,張子健注重運筆的變化,為了把獅虎猛獸的毛發表現得灑脫飄逸,他獨創了“散鋒撕毛法”,將猛獸的毛發根根撕出,結合墨色的濃淡深淺,將毛發刻畫得厚重有序、層次分明。
張子健對自己的內畫作品有著苛刻的要求,如果自己對作品不滿意,就算有人要收藏張子健也會婉言拒絕,只有對自己的作品滿意了,張子健才會把它交到收藏者的手里。“藝術創作不能得過且過,這才是對藝術負責。”張子健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2010年8月,以張子健名字命名的“冀派張子健內畫藝術”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項目名錄。一名業內專家這樣評價張子健,他的內畫藝術得到了冀派內畫的真傳,也是對有史以來鼻煙壺內畫系統的傳承和創新。
“內畫是一門不養老,不養少的藝術,年輕人因為缺乏歷練,往往在技法上不夠成熟;而年齡太大,視力會衰退,也影響創作。現在我算是處在創作的壯年,覺得時間很緊迫,一直在力求不斷創新,也希望能盡快地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張子健說。
現在,張子健正在傳授兒子張鳴遠中國傳統繪畫和內畫技藝。他要傳給孩子的,除了一支細筆,還有一顆清凈的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