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常見的范器為匏器。偶亦可遇桔皮、柚殼、革囊范制的器具。匏桔柚之器都是將雕刻好各種紋飾的范模,套扣于還在枝頭生長的果實外。待果實在模中長大、成熟膨脹后,將外模拆御,果殼外部就自然長成了模套內設制的紋飾。而范革與前者雖有異曲同工之妙,卻也略有不同。范革之器均為小器,以家畜和哺乳動物的皮革所制,但并非所有部位的表皮均可范制。
古人范模革器,先將獵殺或屠宰動物某些部位的皮囊內物掏清,然后在囊皮中填實沙土。因囊皮柔韌能伸縮,有張力可塑性強,范合上呈兩半的模套并箍緊且將填口塞密。經若干日,待革皮干燥定形后,皮囊上就印烙下模具內藝匠預刻的紋飾。拆模和清除囊器中沙土,再將成形革器進行硝革、染色、打磨拋光等工藝處理后,即成為一款光澤、器形、紋飾皆佳的范革小囊器。此類囊器因制作繁縟,且囊革較薄易破裂,故存世稀少。
我藏有一只動物囊革范制,色棕褐,高8.2厘米,囊肚寬7厘米的旱煙盒。盒呈弧底、鼓腹、溜肩、直頸、楕口、壇罐狀(見圖示)。此物應為晚清某湘人之愛。該旱煙囊底紋為蓮花,意廉潔;囊肩及蓋沿范牡丹,意高貴;囊身范一樹虬枝展招的青松,意清直;三紋合一,巧喻為人為吏清廉為貴。令人玩味的是,囊腹中部范凸一羽大雁,古時傳說鴻雁有傳遞書信之能。而囊蓋頂部范顯一騎四蹄凌騰,鬃毛飛揚的駿馬,馬上負一束錦羽,負與赴、錦與京同音。囊盒上的雁馬紋隱喻著鴻雁傳詔,馬上赴京之意。
近代湖南興舉經世致用的湖湘學風,孕育出如曾國藩、左宗棠及“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等一大批湘籍名人。民間亦流傳著“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及“無湘不成軍”等俚語。晚清外侮內亂紛仍,戰事頻頻。莫不是這位懷有愛國之心,曾為官一方或懷才不遇的三湘旱煙盒主,以物寄志,翹首鵠望著朝廷的召喚,出將入帥,戍邊安邦,以圓心中的拳拳報國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