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饒大萬已有50多年吸土煙的煙史。老人說:“吸土煙要有一個好煙桿,找根好煙桿比尋金挖銀還難。能有根好煙桿一生都滿意。”
制作一根像樣的大煙桿兒的確不容易。它的煙嘴和煙鍋均為上好銅質,最大的達半斤多重。最難尋的倒是那“桿”。桿有竹質的,楠竹為上品,荊竹次之,斑竹又次之。竹節子越密越好,節棱要飽滿圓滑,不宜過于鼓凸。培育一根桿至少得一年時間,頭年竹筍出土后,就選定大小適中的苗子,長到一尺左右,就從下到上每2一3天剝去一片筍殼,讓節和桿盡早見到陽光,不至于突長,剝到所需的高度時(一般一米以上,最長不超過五尺),將上面部分砍去。待長到l—2年后(生長期愈長愈好)便挖回來,用燒紅的鐵絲將竹節烙通,陰干到表皮呈金黃色后再安裝上煙鍋和煙嘴。難怪土家人說樹木易栽,煙桿難育。
也有的用最結實、最漂亮的“糯米條”樹。這種樹條上長杈的地方有一種自然的“節”,人們將它砍回來后在火上烤熱,再將樹皮剝去,原來長枝杈的地方的每個“節”就像人工雕塑的,上下節錯落有致,待樹條烘干以后再涂上菜油,再烘一段時間后,就成了棕紅色。
大煙桿上面的裝飾也不菲,煙哨子(即煙嘴)分青銅、黃銅、玉石、瑪瑙等材料。
配“三大件”:銅質做的煙鍋的翹翹,用來翹煙鍋里的煙蒂把。土家人的習慣是銅可以辟邪隔鬼,夜行不會膽怯,加上桿子又是五六尺長,可防猛獸和勁敵。土家山寨的男人們把煙桿視為珍寶,漆得油光發亮,總是隨身帶著,有如秀才之筆、武士之器,一時無它,就好像無抓拿。還有上等絲綿做的煙絲口袋和用來打火點煙的火鐮石(以前沒有打火機)。這三大件裝飾起來系在大煙桿上部,使用起來既方便又洋氣。如果用煙桿作拐杖拄路,三大件左右上下擺動著,人走起來格外精神。
89歲的洪振鳳老人說:“使用大煙桿的老人煙癮一般較大,一根大煙桿,一年起碼要吸掉土煙20斤。”
據說一般用大煙桿的老人都要在吸煙時留一手,怕一時間煙葉供應不上,來煙癮時沒有煙吸。留一手的方法就是平時一般不準通煙桿里的煙屎(煙油),只要吸得通氣就行,把煙屎保留在煙桿里,到那沒有煙葉時就把煙屎燒熱來吸,以此緩解煙癮。
83歲高齡的譚文玉老人美美地回憶她吸大煙桿的滋味:“大煙桿長,要出煙子來還要有氣功,吸煙時使勁扯一口,起碼運氣很長,一般人的肺活量不行,你抽不燃。”老人還說:“當你運氣吸煙時,那煙就順氣鉆入你的五臟六腑,鉆入你全身的毛孔,然后再從鼻子里跑出來,形成吞云吐霧的場面,吸煙到這個地步才叫會吸煙。”
土家人的煙袋桿既可吸煙,又可驅獸打蛇,撥草探路,防身拒敵,真是一物多用,難怪其流傳之廣,難怪叫“如意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