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水晶百子圖內畫鼻煙壺。
?
②童子嬉蝶青花瓷煙缸。
③清代白銅陰刻虎丘山嬰戲圖煙壺。
在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過程中,描寫兒童嬉戲、玩耍的畫作,被稱之為“嬰戲紋”或“嬰戲圖”,并成為古代瓷器、玉雕、木刻、刺繡上常見的裝飾圖案,可謂是中國古代兒童畫。“嬰戲圖”的最早起源,目前尚無法確定。但作為一種獨特的裝飾圖案,收藏界普遍認為,“嬰戲圖”被運用在瓷繪裝飾工藝上始自唐代青瓷。“嬰戲圖”在宋代得到充分發展,被大量運用于玉器、漆器、陶瓷、織繡等工藝品中。
?
“嬰戲圖”的盛行主要源于兩種思想:第一,源于中國人祈求多子多福的傳統文化習俗。第二,源于古代的“童心說”。古人認為:“夫童心者,絕假純真。”人的初心是純真美好的,孩童的可愛正緣自他們的不刻意、不做作。
?
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有幾款印有“嬰戲圖”的煙具:
?
水晶百子圖內畫鼻煙壺(圖①)。該煙壺通蓋高93毫米,寬31毫米,水晶胎,青玉色仿珊瑚饅頭蓋,直頸溜肩,筒型壺身,斂腹,圓形圈足。內畫整體背景采用淡青色調,與壺蓋相呼應。畫面連續不斷,形成一個環形的長卷,在方寸壺壁的小小空間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喜氣洋洋的百子圖。圖上的孩童歡聚一堂,或追逐,或嬉鬧,或圍坐對弈,或簇擁相攜,神態各不相同,色彩層次分明,營造出一派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
?
童子嬉蝶青花瓷煙缸(圖②)。該煙缸呈圓盤狀,小巧玲瓏,瓷質白,飾以青花裝飾。煙缸口沿較薄,壁部較為平直,內外壁均有一圈青色描邊。內部主要描繪了兩個兒童撲蝴蝶的場景,一只蝴蝶在樹下飛舞,兩個兒童追隨其后奔跑,前方是一叢花朵。畫面形象生動,充分表現了孩童自由自在的心情。
?
清代白銅陰刻童戲花卉水煙壺。該煙壺手托為對稱的雙筒型,中間由圓柱連接,截面為“8”字形;壺身側面有兩個孩童在樹下放風箏,其中一個孩子的風箏正在天上飛翔,另一個孩子則忙著收拾搖搖欲墜的風箏。兩人的動作和專注的神情使畫面充滿童趣,呈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
清代白銅陰刻虎丘山嬰戲圖煙壺(圖③)。該煙壺白銅質地,儲煙倉蓋內側有“木大寶”字樣,手托整體呈扁橢圓形。煙壺一面刻有蘇州虎丘山景色,另一面刻有嬰戲圖,襯以山石、松柏,彰顯出中國傳統畫的構圖法則。整幅圖刻畫了三個跪在地上斗石取樂的孩童,筆法樸實而簡逸,孩童頭部線條流暢,五官描繪較簡潔,展現出嬉戲童子的率真。
?
上述幾款煙具中的“嬰戲圖”,既有以局部特征來突出神態的,也有以全身動作來表現孩童的活潑、靈動的。筆者認為,“嬰戲圖”具有以少勝多、以簡去繁的中國寫意畫的特點。充滿稚趣的兒童題材畫作之所以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喜愛,被大量運用于裝飾各類器物,甚至成為煙具上的常見圖案,在于人們始終懷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于人們對“本心”、“童心”的推崇。“嬰戲圖”在煙具上被廣泛應用,有助于提升煙具的藝術水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